山河一道(92)

作者:浮玉山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贤妃也知道易灵愫嗜吃。

那时她对小女儿寄予厚望,用母乳喂奶。小女儿吃奶吃到两岁,断奶难,口欲强。后来做事前,每每要吃喜欢的零嘴封口,心才能静下来。

想及此处,挥手叫宫婢搬条杌子,投喂樱桃煎与什锦。

李贤妃仔细看着易灵愫咀嚼的可爱模样,脸颊鼓鼓的,像屯粮的小猧儿。她想笑,但觉着长辈露出宠溺的笑会骄纵孩子,故而强挂着严肃的脸面。

待易灵愫搵帕时,李贤妃才开口:“我且考考你。”

先是背诵。

真如李贤妃所料,不马上提问,就是忘得快。不过好歹磕磕绊绊地顺了下来。

“喏,差强人意。”

听罢,易灵愫吁了口气。

“莫要骄傲。”李贤妃说道,“我且问你,‘离骚’二字有何释义?”

果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不过易灵愫早有准备。今早用完膳,蔡逯提到几句贤妃会问的题。释义是少不了的。

答案冗杂,蔡逯便将其缩句,凝成一两句精华,都写在纸上,叫她路上多看几眼。

稍作思考,易灵愫便答道:“西汉司马迁提及‘离骚’为遭受忧患,而东汉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接着又问几句,易灵愫皆对答如流,如有神助。

蔡逯猜的很准,李贤妃问的都是易于表面的简单问题。

若是易俫在前伺候,她定会问些触类旁通的问题。譬如总结汉赋发展趋势,比较同一儒学门派下孟庄二人思想的异同,或是借古喻今,诗赋里的思想对本朝发展有什么借鉴之处。

这些问题较深,再延伸些,便是治国之道。今日易灵愫能把她的话给答下来,已是万分欣慰。不过那回答得一板一眼,几个字一齐往外边蹦,生怕说晚些就忘完了的样子,当真令人发笑。

想想约莫是那位教书夫子出的点子。

上晌一晃过去,李贤妃原是想留易灵愫在殿里用膳,叵奈这孩子不愿,只得放人走。然还是多问了句,“往常你都说宫里的厨子会做饭,怎么今日就急着要走?”

这句话又把易灵愫问住。

是啊,为什么呢。宫里的厨子炒出来的菜肴绝顶美味,她为甚要急着回去呢?

一道身影隐隐飘在眼前。

那道身影清瘦,颀长,带着好闻的气息,带着宠溺的笑。

“姐姐就让我走罢,寒食将至,我得看看府里需要的物件都备好了没有。”

贤妃没再多问,盯着易灵愫远去的背影暗自思忖。总觉着这孩子有哪里不对劲。

*

不经意的一瞬,两人试探的视线交汇,随即都移开眼来。

蔡逯是小辈,官位却比易发高出不少。不过私下相见的场合,他是临门一脚的女婿见威严的丈人,不讲官场上那套规矩。

蔡逯问安,易发觉得担待不起,颔首微笑,随即便招呼着人往府里走。

见面还算是平和,易灵愫松了口气,谁知下一瞬张氏便出声惊呼,说着叫众人浮想联翩的话。

“哎呀,灯一照我才看清,这两人穿的衣裳多相似。不说是刚定下婚事,我还以为二人早已成夫妻了呢。这还没成婚拜堂呢,竟这般心有灵犀。瞧瞧,多般配啊。”

张氏眼眸提溜转,瞥到易发身上,却见他面色阴沉。再转眼一瞧,王氏和易灵愫,还有那惹不得的蔡学士,脸色都作僵,不知该如何回话。

一句实话,说的旖旎。这对檀郎谢女先前不打照面,今晚是初见,竟都穿了紫色衣裳,挨得近,怎么看都是一家人的亲密模样。

这话语没缺漏之处,只是配上张氏隐有所指的稀罕语气,搭上她那双充满好奇的柳叶眼,话意就全颠倒个遍。意外邂逅叫她说得与苟且情一般。

易发满脸歉意,在蔡逯面前陪笑,说张氏没读过书,胡言乱语一通,莫要往心里去。

“无事。”蔡逯开口回道。

声音低沉稳重,话音似有回声一般,在易灵愫耳边反复回荡。

蔡逯迈步,府门外候着的马车随即转弯,在前面一处茶馆下等着他。

蔡逯迈得步大,背挺得直,与人到中年的易发走在一起,更显得身姿出众,非池中物可比。

王氏张氏转身跟上。张氏被易发怒不自威的模样吓得不轻,后知后觉意识到方才那话的不妥之处。正绞帕子生闷气时,一抬头竟看见王氏扯着的慕哥儿朝她做鬼脸。

慕哥儿就爱欺负软柿子,虽说张氏也受宠,可在家里唯一的儿子面前半点抬不起头,处处都得迁就着这位哥儿。

瞧他方才在蔡逯面前的怂种样子,再瞧瞧现在这嬉皮笑脸的猴样,张氏气不打一处来,心里骂了句贼囚根子。

这气不敢发到慕哥儿身上,又不能平白咽到肚里去,张氏灵光一闪,对着易灵愫一阵嘲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张氏心里想,说出口的话也是咄咄逼人。

上一篇:孕嫁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