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是完全按照历史线来走的,虽然我写作时口语很现代化,但是能对应文名,这既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本手札。不想搞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来讲我的故事,写文时绝大部分都是搜集了资料才落笔的,不是靠乱编,所以虽然文字很简单,但是绝不会乱编。
或许有铁子们会提问,有部分情节如这次嬴政跟着出使燕国,历史上就没有出现。所以我写的时候,有特意点名嬴政是偷偷跟着出来,并且罢免了二十多位御史并销毁已经记录好的书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人漫长的一生,落在纸上只有短短几行,是没有办法还原一个人的一生的,我一直这么觉得,所以才大胆往里面填内容。
包括史上笔墨很短的人物比如田升比如赵嘉和赵姐那堆师兄们,百科上他们的笔墨少得可怜。
尤其是田升,连自己单独的百科都没有,是我从他儿子田安的百科里发现的名字,但是我写的时候给他描绘得最多,我也不知道为啥根本不受我控制,可能因为落笔之前就设计好了每个人的人设从而让角色拥有了灵魂,所以才顺畅无比的给他加了戏。
还有我自己加进去的很多原创古代角色,历史上他们并没有被记载,也许根本不存在,但是时代的推动除了被记载的王侯将相,一定还有非常多无名之辈,我也很喜欢去设想一个真正的古代人是什么样,想着想着就有了形象,继而有了性格,最后呈现出来。有时候我会想,说不定我笔下的某个原创人物,历史上真有其人呢?只是没有被记载而已,哈哈哈哈哈,这样想想我写文时都好嗨!
另外:文中每个人我全都写了人物小传,完结的时候会贴在番外里或者单独给他们出番外,真的相当多人,我填得很辛苦,所以不喜也请勿喷。
最后,感谢追到这里的老铁们,感动常在!
第169章 歌别
白布骤然揭开再次露出湖面上的光景,船上红衣女子已经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一只丈高的竹竿。
随着鼓声一敲,怀瑾把竹竿插入水底的泥,全身用力,借着竹竿一把跃到岸上。
席上众人有些惊呆,这出场仿若九天仙子一样,惊得燕王手中酒杯都掉了。
鼓声缓慢下来,琴声渐渐变快。
怀瑾站稳后开始旋转,脚下生花一般,裙摆层层叠叠像是盛开到极致的牵牛花。
她一直旋转到最边上的侍卫面前,那侍卫还没反应过来,腰间佩剑已被拔出。
这一下非同小可,侍卫们全拔出了剑防备着。
怀瑾握着剑,再次转到宴席中间,歌声琴声鼓声仍然在响。
张良站起身,压了一眼,侍卫们全都收回剑退下了。
她一席红衣似血,利落的甩着剑花,忽而动作一变,舞变成了武。
剑招连贯又充满杀机,而她身体律动轻灵,行动处看得人眼花撩乱,眼前只有翩飞的红色枫叶。
此时船上夏福已经唱完一首《山鬼》,鼓声渐渐停了,只有琴声还在满满弹奏。
怀瑾一舞毕,将剑随手放在了地上,随着尉缭的琴声再次唱了一遍《山鬼》。
这次只有琴声和歌声,整个宜单殿都安静下来,宁静的听着歌声。
怀瑾最后反复吟唱着那几句:“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她的歌喉远不如燕宁的柔婉,却有一派真挚情感和天真烂漫在歌声里,好似美丽的女神山鬼在叹息心上人的失约,又好像在恼怒自己爱情的不顺。
大家一时听得呆了,歌声停了也没人反应过来。
怀瑾低着头,子房,这首曲子就当与你长别了。
明日一走,大概再不会相见了,愿你能听明白。她低着头,满心怅然。
“冷不冷?”嬴政尚有定力,如往日般玩笑似的神情,叫她回过神:“不冷。”
嬴政无奈的叹了口气,刚准备解披风的手停了下来。
燕丹率先叫了好:“竟不知楚国屈子的《山鬼》还能这般吟唱,湖上先前起的白烟是怎么弄的?丹有些好奇。”
怀瑾道:“那人拿了竹管引了炊烟过来,想营造仙境之感。”
这出场,绝对能镇住场子,充分的体现了舞台美术的作用!
怀瑾抿着唇笑起来。
她看向燕宁,笑道:“公主以为我的歌舞如何?”
自然是不差的,光凭那把长剑,能挥舞得动的女子就没几个。
燕宁咬了咬唇,没说话。
怀瑾又看向燕王和燕丹:“燕王陛下和太子殿下以为呢?”
燕王看向燕丹,燕丹道:“宁儿的歌舞胜在技艺,姑娘的歌舞胜在心意,两者各有千秋,难以分辨。今日两位大师,可叫我等开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