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痛心疾首,不可置信的看着她:“赵家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后代!赵怀瑾!”
赵嘉有些粗暴的揪着她的领子把她提起来,质问:“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
“我知道!”怀瑾大声回答,兄妹两人在这一刻四目相对,一个满腔怒火,一个古井无波。
看赵嘉的样子,怀瑾怀疑他下一刻会掐死自己。
“知道你还做!”赵嘉看到那双与父王极为相似的眼睛,一下松了手。
怀瑾站好,整了整衣襟,心想自己该说的全部都已经说了。她也曾经问过甘罗自己这位异父兄弟的命运,然而赵嘉在历史的洪流里只是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一个存在,甘罗再博古通今,也只记得赵嘉是赵悼襄王的第一个太子,其余的记载皆是一片模糊。
人是改变不了历史的,她道:“我不过是顺着天命往下走而已,我知道兄长生我的气,怀瑾不敢辩驳。大仇得报,我再无牵挂,当年共患难的情分怀瑾一直牢记于心。”
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过去:“此次领军的将军王翦,他们家欠我一个大人情未还,这是我亲手写的信,若兄长真的与他们对上,把此信暗中传给王翦,或许不致见到最坏的局面。”
赵嘉不接,负气站在一旁。怀瑾把信放在脚下,用一块石头压住,然后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平静道:“今日与兄长一别,日后不知何时能再见到,怀瑾祝兄长平安到老。”
赵嘉仍然看着别处,怀瑾眼中有了些温热,磕完头站起身,她问心无愧的走了出去。大概这次离别,一辈子也再见不到了。
一封信,还了多年前的情分,日后赵国的一切,都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出了赵王宫回去,见到宅子面前一辆朴素的青顶小马车停着,拉车的正是被洗刷得干干净净的千里马红红。
夏福和张景从大门处出来,两人抱着一床棉被,身上都脏兮兮的。见到她,张景眼睛就亮起来了,夏福道:“主子,东西都收拾好了。”
怀瑾跳上马车前橼,摸了摸红红的马屁股,笑道:“那就赶紧上车吧,我们得赶路了。”
夏福和张景欢呼着,把棉被放进了马车里面,一掀帘子,怀瑾满头黑线,马车里面被塞得满满的,杂七杂八的行李里面还有一口大锅及碗筷若干。
怀瑾绝倒,难怪两人一身灰扑扑的。
三人都坐在马车前橼,夏福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两下,马车立即动起来。看见红红傲娇的扭着屁股,蹄子踏得飞快,夏福笑道:“主子你可不知道,今天用油给红红擦了三遍,才把你涂在上面的颜色洗掉。”
张景补充道:“它还用马蹄子蹶我们呢!”
怀瑾心情愉悦,哈哈大笑起来,末了想起一事,问道:“韩念后面还出现过吗?”
夏福摇头:“不知道去哪里了,没见到过。”
怀瑾嗯了一声,不言语了。
马车行驶到城门处,巡逻的士兵一拦车,怀瑾立即取出先前赵嘉给的符节。
那守卫仔细一看怀瑾的脸,大约是白天在宫里见过的,认了出来,立即跪下陪笑道:“不知是公主,唐突了。”
说着就让人开了城门。
怀瑾把符节收起来,赶着马车出门了。
往外行驶了好一阵,她再回头看,邯郸城的大门正在缓缓关上。
天黑了,张景把马车两边的灯笼都点上了,一辆普通的小马车慢慢悠悠的行驶着,渐渐消失在了夜幕中。
同时也是这个夜晚,邯郸城方向一人一马,循着马车的痕迹,不急不忙的跟了过去。
青年篇,完结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4章 山中
春日阳光和煦,山花烂漫,漫山遍野一片葱绿。
这是邯郸以东一群连绵的大山,衔接燕国和齐国的土壤。
一辆青顶小马车在群山中行驶了不多久,总之已经深入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山了。
车辕上坐着两个人,车顶上还躺了一个人,摇摇晃晃哐哐啷啷噼里啪啦。
马车后面三四里的距离,还跟了一人一马,不远不近的跟着。马车停,后面的马也停;车一动,后面的马也跟着动。
要是走近看,还能看见马车左边车窗下挂着锅碗瓢盆,随着马车晃动叮当作响;右边车窗下挂了好些肉,仔细分辨有鱼肉鹿肉,还有一头没拔毛的死兔子。
怀瑾躺在车顶上,翘着脚叼着二郎腿。
她穿着一身青色贴身短打,头发高高竖起,额头两边的碎发杂乱得像野草一样,随风摇曳。
乍一眼看过去,像是哪位农家跑出来的少年郎。
太阳晃眼,怀瑾微眯着眼,嘴角含笑,不知道想到什么开心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