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精通历史,他知道每个节点发生的大事情,但是怀瑾有时候想追问,他从来不说大事,只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怀瑾有抱怨,甘罗就跟她解释:“我怕你知道某些节点要发生的事情,会想要去做些改变,但是对抗历史通常不会有好下场,你就好好待着吧。你要报仇,赵国迟早会被拿下,你知道这一点,不然你也不会来秦国。”
怀瑾只是不置可否。
旱情过后,甘罗回雍城述职,嬴政开始致力于他扫六合的伟大事业,召集他的心腹开会的时候,她便极力倡议先攻打赵国,并罗列了一大堆理由。
王翦等人嘴巴没有她厉害,说不过她;蒙武那边因为她上次帮了蒙毅,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但也没有支持;唯一提出异议的就是尉缭,他没有全然反对,只是列举了兵败的种种风险。
怀瑾和尉缭有些僵持,但怀瑾也只是点到为止,说了先攻打赵国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并非意气用事。最后散会时,嬴政只是先让蒙武那边赶紧屯粮练兵,至于先攻打哪里,他还需要再考虑。
散会之后,尉缭问她:“没有生气吧?”
“老尉你也太小看我了,我并没有觉得你在针对我,你不过是说了你自己看法。”怀瑾道,尉缭说的确实也是实话,她想了又想,对他说:“你所说的风险我非常承认,但是我依然主张出兵。只要有五成胜算,就值得冒险。畏手畏脚,得拖到何年?”
尉缭摇摇头,不赞同:“若兵败,秦国恐怕会休养更久。”
观念不同,怀瑾心想,两人默契的没有再争论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今天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饭。
但是尉缭是知道怀瑾的,她会想方设法让嬴政出兵,没有人能说服她。
春日的某一天,嬴政正在上朝,看守椒房殿的士兵突然来报,伺候王后的那名宫女一直在里面敲门,说王后要死了。
此次朝会是以贵族官员为主,怀瑾并未参与,只是坐在偏殿帮阿大处理文书,所以她是最先知道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怀瑾立即嘱咐阿大:等陛下回来了即刻上报。
然后她火速叫了宫里的医师,赶往椒房殿。
椒房殿外围了很多看热闹的宫人,说是椒房殿里面叫的惨烈,全都涌过来观望了。怀瑾到的时候,吕夫人和郑夫人也正好赶过来。
戍守宫门的侍卫见到怀瑾自然放行,谁知吕夫人和郑夫人也全要跟上来,怀瑾不欲和女人口舌,只吩咐士兵在后面阻拦。因嬴政早有命令,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出椒房殿,因此两位夫人也没有生气,只是悻悻的在外面张望。
怀瑾带着医师入到内殿,芈荷倒在地上捂着肚子,背部拱成了虾一样的形状,口里不断发出痛苦的□□,地上吐了好几滩血,椒房殿仅剩的那个侍女跪在旁边,焦急得不知怎生是好。
“还不快把芈长使扶到榻上!”怀瑾对那名宫女吼道。
身后的医师连忙上前,和那名宫女一块将芈荷扶了起来,但是芈荷似是极痛,挣扎的厉害,一直在呕血。
医师正在看呢,殿外突然喧哗起来,吕夫人非要闯进来,口口声声说陛下让她打理后宫诸事,没有她不能去的地方。吕丛兰这女人声音尖亢,吵得人耳朵疼,没有听见郑夫人的声音,大概是由着吕夫人闹。
殿门口的两个士兵没拦住,吕夫人和郑夫人全带着人进来了。
怀瑾不耐烦的骂了一声,看了一眼殿内的陈设,桌上有没有吃完的饭菜,还有正在煮着的药罐。她当即走上前,趁她们刚走到内殿门口时拦住:“二位夫人,没有陛下的旨意不可入椒房殿。”
吕夫人相当不客气:“我们不能进,那你一个阉人算什么?”
这厢郑夫人看见内殿的血,发出一声惊呼,怀瑾忍着吕夫人尖酸刻薄的话,恭敬的说道:“臣入内自有臣的道理,夫人若有不满,可向陛下告臣的罪。只是芈长使此番病的蹊跷,之所以不让各位进来,是想保持殿内的陈设,否则若有什么不测,恐怕今天在座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芈荷这时传来一声凄厉的叫唤,郑夫人扶着胸口,惊魂不定,她提议道:“要不我们还是先回去,赵大人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别进去了。”
吕夫人美目一瞪,大声道:“陛下亲自下的命令让我们理后宫事,王后印绶可是由我们共同保管的,妹妹你怎的如此懦弱,任由一个宦官指手画脚。”
她趾高气昂的跟郑夫人说完,然后觑着怀瑾:“让开!”
芈荷开始哀哀叫起来,伺候的侍女在一旁焦急的问医师,医师只是让她安静。
怀瑾站直了身体,直视着吕夫人,道:“吕夫人莫要为难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