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夏澄来到梁郑辛家时,梁郑辛已经去上班了,梁翼也跑了出去,家里就梁奶奶和妈妈在。
梁奶奶打开门时,瞧见她还拎着两箱牛奶,帮着拎了一下,“你这丫头,来就来,怎么还带东西?”
“也没买什么,您和妈妈需要多补钙,每天喝一下。”
她懂事得不像话,有时候梁奶奶瞧着都觉得心酸,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容易。她忍不住叮嘱,“下次来可不许买了,再买奶奶不让你进门。”
夏澄抿唇笑。
林希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瞧见她有些惊喜,“澄澄?怎么没提前给妈妈打电话?”
夏澄是怕她万一去小区门口接她,母女俩说了会儿话,夏澄就站了起来,“妈妈,我明天就要回临城了,我再去探望一下姥姥。”
林希问:“不在这儿住几天吗?”
“不住啦,还得麻烦梁奶奶,明天爸爸正好有时间送我回老家,我还想去探望一下姥姥,妈妈好好休养,等我回来再来看您。”
“我和你一起去。”
“没事,我自己去就行。”
林希知道她有点怵外婆,已经穿上了外套,说:“走吧,我的身体我清楚,也就闻不得饭菜味,吃了才吐,整体还好,正好我也一个多月没见她了,一起去看看。”
姥姥家也是土生土长的北城人,住在乌水巷,巷子狭窄,车开进去,就只能一股脑往前冲,但凡遇见个出来的车,非堵不可,只能有一个选择让路,要不然只能耗下去。
林希直接将车停在了外面,两人走路进的巷子,附近都是这种胡同,七拐八拐的,房子多是二层小楼,也有破旧的平房,墙面斑驳,有的甚至长了青苔。
小学、初中都已经放假,各家各户都热闹得很,有电视机声、小孩的打闹声,老太太管教孙子的声音,构成了老街独有的喧嚷。
姥姥家是个两层的楼房,带着一个小院子,老城区有不少这样的建筑,听说这片地皮很值钱,政府也有意拆迁,以姥姥家里的面积,如果真拆迁,能得好几套房子。
老太太瞧见她们也没太亲热,只说了一句,“拿这么多东西干啥?家里啥都有。”
她年过半百,头发已经花白,比大她三岁的梁奶奶还要显得苍老。她也是个命苦的,丈夫是老师,一次地震,为了上楼救学生,被埋在了倒塌的房屋下,被救援队挖出来时,早就没了呼吸,是她一个人将林希拉扯大的。
她再要强不过,林希的性子就随了她,年轻时没少跟她吵架。
老太太问夏澄:“是不是已经放假了?”
夏澄点头。
“这次什么时候回临城?”
“明天。”
老太太不由嘀咕了一声,“跟那边倒是挺亲。”
每次提起夏铭易和临城,她就不太高兴。
夏铭易读的少年班,他读研时,林希刚大二,两人其实同龄,他当时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专业课始终第一,大二开始就跟着导师做实验,还修了双学位,足够优秀,长相也出众。
林希对他一见钟情,认识一年,两人才走到一起,大学一毕业,林希就想结婚,刚开始老太太不太同意。
夏铭易刚考上博士,需要念好几年的书,他还不是北城人,在北城连个房子都没,老太太不歧视外地人,却怕女儿一时冲动,选错人。
拖了一年,林希还是坚持要结,她才勉强点头,当时她提了一个要求,就是需要买房,想结婚必须得有个落脚地。
北城的房价不算便宜,那时工资普遍不高,夏铭易还在攻读博士,虽然做项目也能赚钱,想买房还得攒个三年,他不太想靠父母,本想延迟婚礼,林希却很想结婚,租房也要结。
夏老爷子还为此来了北城,给夏铭易看了套房子。老爷子在临城经营一家医馆,他心善,很多穷人去拿药,他基本不收费,为了给儿子在北城买房,老两口将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钱不多,还找人借了一笔。
夏铭易不肯要,老两口不肯来北城发展,他身为儿子,因为求学,没法在身旁照顾,要是再拿走他们傍身的银钱,夏铭易的良心过不去。
最后还是林希妥协了,同意晚两年再结婚,因为这件事,老太太一直对夏铭易颇有微词,觉得他对女儿不够上心。两人一离婚,老太太对夏铭易更加不满了,提起那边就没啥好脸色。
夏澄有些紧张,忙解释了一句,“我跟姥姥也亲,这不是一放假就来了嘛?奶奶腿脚不方便,我去了能帮着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