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连吃带拿的,你不会是有什么事吧?”
石华英笑着把人送出门说道:“能有什么事儿?有事不也在你眼皮跟前吗?”
张大婶觉得这话说的有理,再看给大家的礼物也不是什么贵重的,张大婶也就不再说什么,牵着启明的手就回家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石华英在心里默默的告别。
“婶子,大柱哥,嫂子,小军哥,惠珍,再见了,此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只希望等我再回来的时候,你们都平平安安的。”
次日天未亮,石华英就穿起了原主的旧衣,不属于原主和她的东西通通留在了房子里,就带着人离开了院子。
等城门一开,他们一行人就快速的离开了京城。
来到偏僻的大路上后,石华英从空间里取出两辆拉着马的马车和两匹马。
她与令芳嬷嬷同坐一辆马车,一个护卫负责帮她赶车,其余的护卫马车和马轮流坐。
石华英离开京城后两天,终于有人发现了不对劲。
“什么!兮儿离开京城!什么时候?”
梁九功颤抖的身子跪在地下,头都不敢抬,更不敢去看此时已经非常愤怒的皇上。
“两天前,夫人离开的前一天晚上,还邀请了张大婶一家吃饭。”
“那为什么兮儿离开了,你们都没有发现?你们都是废物吗?”
一个茶杯“砰”的一声砸中了梁九功脑袋上的帽子,吓得他更不敢抬头了。
“夫人走了,那些暗卫也跟着走了,奴才并没有收到消息。”
“走了?后面派去的那五个也跟着一起?”
“是!”
康熙收敛了怒气,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那些暗卫都是他精心培养的,如果说暗11,暗12跟着兮儿一起离开,他或许能信两分。
可他后来派去的那五个人,与兮儿接触不多,怎么也会跟着兮儿一起离开,连个信息都不留?
他一直都知道石华英与旁人不同,却没想到她竟有如此本事,连自己培养的人都跟了她。
康熙换下龙袍,来到石华英住过的小院。
走进房间,发现房间里整齐摆放着这些年来他带回来的东西。
梳妆台上还压着一沓厚厚的银票,面额从十两到一千两不等,这些也都是他假借跑商的名义给她的银票,如今也被留了下来。
他从盒子里捻起一根精美的发簪,眼前浮现出那日兮儿坐在梳妆台前,拿着这根发簪在头上比划着的画面。
他放下发簪,又拿起旁边一对翡翠玉镯。
他记得兮儿最喜欢这对玉镯,平时都收着,舍不得带在手上,怕碰坏了,如今也被留了下来。
他一遍遍一寸寸的走过院子里的每一角,一点点抚摸着所有还留下来的物品,看着熟悉的东西,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幸福而又温馨的画面,康熙再次红了眼眶,在这孤寂冰冷的小院里流下了一行行泪水。
当康熙整理好心情走出小院时,梁九功躬着身,候在院门的一角。
“找到了吗?”
“有人在立安县,成平县一带看到夫人出现过。”
“继续查,一定要把人找到,注意兮儿肚子里的孩子,要是有什么闪失,提头来见。”
“喳!”
看到不远处被禁卫军围住的张大婶一家人,康熙台腿走了过去。
“婶子。”
张大婶和她身后的一大家子连忙跪下:“不敢,不敢,皇上唤民妇张氏即可。”
“你们都起来!”康熙把人叫起后,就问道:“张氏,兮儿离开时,可有跟你们说什么?”
张大婶不知道如何在康熙面前称呼石华英,只能随梁九功一起称呼:
“夫人离开前一晚,只是叫民妇等人来吃顿饭,聊些家常,民妇有问过夫人怎么突然请吃饭的,夫人并没有回答民妇。”
见从张大婶这里打听不出什么,康熙只好放人离开,落寞的回了宫。
慈宁宫中,康熙得到石华英离开京城的消息不久后,太皇太后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太皇太后将给自己捏腿的宫女挥退下后,就对着身旁的苏麻喇姑说道:“果然,能被皇帝看上的女人都不是个傻的。”
“她倒是跑得快,打了哀家个措手不及。”
苏麻喇姑知道太皇太后的症结所在,不想太皇太后年老了还与皇上产生给予。
“格格,兴许这位石姑娘是真的不想入宫呢。”
“那又如何?”
说出这话的时候,太皇太后的眼睛变得狠厉,狠厉过后又出现了一抹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