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婶见此不再坚持,就将银票收了起来。
“你的东西都装好了没有?拿不走的东西都放在院子里,墙体,屋檐,大树等远一点。”
石华英回答:“快了。”
有令芳嬷嬷帮忙,自家的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嗯,收拾好了,明早我们就走,今晚睡觉的时候警觉一点,有什么动静就赶紧跑出来,知道吗?”
“知道了。”
“婶子,你们出城住哪里?”
只是说出城,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出城住哪里呢。
“地里的庄稼还没熟,就在城外的官道边搭帐篷,那儿大而宽敞,有个什么事儿我们也能立马走官道离开京城。”
“那山坳村的村民呢?”
“这个你放心,昨个儿我就让小军回去了一趟,他们一听是你说的,立马纷纷响应,连夜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山坳村找远离山体且宽敞的地方住,只是可惜了那些庄稼,也不知道地龙翻身过后还能剩下多少。”
石华英拍了拍失落的张大婶安慰:“没事儿,只要人还活着,失去的一切都会再挣回来的。”
这话让张大婶重新打起了精神,又交代了几句就回去了。
这边,康熙回宫,立马招来钦天监,及众位大臣来养心殿议事。
不知道都说了什么,很快,一道道命令从养心殿发出,传至前朝后宫。
此时的承乾宫,宫女太监们忙乱做一团,来回奔跑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撞到院子中央的佟贵妃。
佟贵妃脸色黑沉一张脸,看着宫女太监们一件一件的将东西搬出来摆放。
“娘娘,外面日头大,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吧?”
佟贵妃确实忍受不了太阳的炽热,于是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并命人搬来冰盆摆放。
尽管她被伺候的很好,依然忍不住发怒。
“嬷嬷,你说宫外的贱i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皇上回来之后就会发出这种奇怪的命令?难不成是着魔了?”
“娘娘慎言!”李嬷嬷立刻出声制止佟贵妃接下来的大逆不道之语。
“娘娘,无论皇上做什么,都有皇上的理由,我们照办便是了,不可非议呀!”
佟贵妃不服气,却也只冷‘哼’一声,便不再开口说话。
到了傍晚,石华英收到来自康熙安排的护卫的同时,也听到了朝廷发出来的诏书。
昭书一出,石华英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
“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就让朝廷发出了有关地龙翻身即将到来的诏书,听说还是由皇帝亲至颁发的诏书。
要知道,这个‘诏’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现在圣旨里的,凡出现都是诏告天下。
黄三到底何德何能,又是何种身份,才能让皇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信地龙翻身即将到来的同时还发布诏书?
这让石华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黄三到底是什么人?
一个跑商的,真的能让朝廷发出政令,还是由皇帝亲自颁发的诏书吗?
石华英不知道,不理解,她恍恍惚惚,不知道该不该为此而高兴?
就在她茫然的时候,张大婶再次上门了。
进院子时见到院子里站着两个大男人,还把她吓了一跳。
待明白这是黄三安排给保护石华英安全的护卫后,她松了一口气。
“英子,三郎对你可真好,不仅特意派来两个小兄弟照顾你,还相信地龙翻身即将到来的事。”
“可想而知,他要费了多少的代价,才能做到的事儿呀!”
听到这话,石华英猛然惊觉,自己是不是对黄三怀疑太多了?
他是因为相信自己,才付出巨大的代价,使朝廷发布政令的呀!
自己怎么能怀疑他不是自己以为的黄三呢?
第57章 地震来了
三天过去了, 京城内外以及周边的县镇和乡村,所有的百姓都带着家人搬到了空地上临时居住。
不明原因的官员、乡绅、读书人和百姓,在这几天里纷纷抱怨, 甚至开始出现了大规模反抗维护治安的官差。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民怨, 甚至连朝廷都难以压制。
“怎么回事?都三天了,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家孩子都没有水喝了, 快让我回去。”
“我家老爷子中暑了, 你们这些官差为什么还要拦着?快放我们回去, 我们要回家。”
随着百姓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人们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中不乏有一些反清复明的人在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