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家是当今太子太傅的本家,已是百年名门望族,放眼整个陈国也是人尽皆知,祖辈中出了三位宰相、两位太傅,盛极百年。
“慕容老爷,你说这新县令是什么意思?是刚来就给我们下马威?”说话的是林府大公子林诚之。
林府虽然不如慕容府名声显赫,但祖上曾跟高祖打江山,被封为常安侯,世袭爵位,但后辈在无有用之才,现已经逐渐没落。
“他肯定是想让我们捐粮食,我府里人口众多,哪里有余粮呢。”韩老爷不满意的嘟囔着:“别人饿死了与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用我的东西为他博官名。”
慕容老爷皱了皱眉头心中不悦,他正想如何劝说每家或多或少捐着点,至少卖给新县令一个面子,没想到韩家竟然这么自私。
韩府是四大家族中最乱的一家,府中妻妾众多,宠妾灭妻,关系复杂,听说他祖上曾是一位卖猪肉的,因给当初领兵作战的皇上吃了一碗肉,方得此庇佑。
“诶呦,今儿都在这坐着呢?看来本官来的真巧啊。”夏清晏跟凌易谦一起进了门:“清晏上任不足一月,县衙事务繁忙,还未来得及拜访各位,这下倒好,都到齐了也省的清晏多跑一趟。”
瞧见夏清晏衣着朴素,眼底带笑,韩老心中冷哼,不过就是上不了台面的贱民,别以为中了状元就万事大吉,还是摆脱不了骨子里的穷酸气质。
“夏大人跟凌少爷请坐,不知二位到访,有所怠慢望海涵。”慕容老爷连忙请人坐下来,吩咐侍女赶紧上茶。
“慕容老爷不必客气,慕容一族是天下学子的典范,知礼仪,明人伦,饱读诗书,为国为民,清晏早该拜访,不料因忙着筹粮之事方才拖到今日,实在是晚辈之过。”夏清晏一番话说的大方得体,听的慕容老爷也是心花怒放。
“大人有所不知,父亲常说慕容老爷宅心仁厚,忠贞仁义,又讲信用,他最喜欢与慕容家打交道,你可要学着点。”凌易谦笑着对夏清晏说道。
“父亲眼光毒辣,清晏一定跟着慕容老爷学习。”
两人一唱一和,说的慕容老爷心里喜滋滋的,原本打算总共捐个一百石就差不多了,硬生生多加了许多。
“夏大人为民奔波,我慕容氏定会助大人一臂之力,慕容家虽不如凌家富裕,余粮虽不多,希望大人不要嫌弃,慕容府捐小麦二百石,大米一百石,等装好就给大人送过去。”慕容老爷笑着道:“有夏县令在,是兰溪县人民之福。”
一听慕容府捐粮食,林家与韩家人立刻推脱自已有事告辞。
“夏大人,我们崔氏虽然不如其他家有钱有势,但崔某愿意支持夏大人五十石小麦,五十石大米。”崔家长子崔朗说道。
崔氏是后来崛起,是当朝御史大夫崔大人的旁支,一直低调行事,在兰溪百姓中口碑甚好。×
“崔公子言重了,不管多少,点滴皆爱,清晏能得两位鼎力相助,是清晏的福分。”夏清晏谦逊有礼,身姿挺拔修长,眉目清朗。
“大人可有婚配?府中小妹待字闺中。”崔朗笑着说道,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对夏清晏挺满意的。
“已经婚配,有夫郎相伴此生足矣。”夏清晏看了一眼凌易谦笑的一脸宠溺。
“传言是真的?我还以为是假的呢?”崔朗笑着说道:“缘分,缘分,这就是缘分。”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又有谁分的清呢?”凌易谦好笑的看着崔朗,仿佛在看跳梁小丑表演一般。
“凌公子活的通透。”慕容老爷赞叹道:“我与凌公子投缘,再加二十石大米和小麦。”
“谢谢慕容老爷,慕容老爷心系苍生乃是万民之福。”
三个人开始互相恭维,崔朗一看慕容府在加粮食,虽然心在滴血,又加了一些,就是希望以后夏清晏能照拂一二。
出了慕容府,夏清晏后背濡湿,他得到消息匆忙赶过来,没想到收获颇丰。
“回去看看匾额做好了没,要敲锣打鼓的给送过去,给够他们面子。”夏清晏松了一口气:“多谢谦儿今日陪我,又敲诈一笔粮食。”
“为民的事怎么能说敲诈呢?”凌易谦一挑眉,双手环胸一本正经的说道。
两人慢悠悠的走在街头,看着人们抱着碗吃的香甜,小孩儿又在街头蹦蹦跳跳,夏清晏笑了笑。
看似是死局,却慢慢回暖。落子无悔,真的不后悔。
“夏清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凌易谦叹了一口气,往后的路还很长,一想到自已绑定那个破系统,心情又开始不美丽了。
“总归得一步一步来。我打算让百姓开垦荒地,暂免一年的粮食税,只有一个大体的想法,还得等晚一些实施。”夏清晏目光前面,山河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