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独占状元郎+番外(281)

考场之中,唯有两人,迟迟还没有动笔。

这两人,倒是引起了八位考官的注意。

一名是秋闱甲榜第一名的会元,鲁仲,只见他黝黑的面庞上,眉头紧锁,仿佛苦大仇深一般。众考官心中诧异,他既能考上会元,定是才华过人,怎地如此浅显的考题,也能难住他?

另一名则是甲榜第六名的姬澄明,众考官扫过去,看到他苍白的面庞,清冷的眸子,心中不由得为之一寒,此人如此年纪轻轻,怎地修炼地如同入了定的老道一般,云淡风轻,视外物于无物,时间紧迫,日暮之前便要交卷,他可别误了时辰。

约摸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鲁仲和姬澄明同时下笔开始书写。

文宣殿之中,人虽多,却只闻或急或缓的呼吸声,还有蘸了墨水的笔尖,落在纸上发出的细微的“嚓擦”声。

……

颜巽离阅看着三十五位考生的卷子,神色如常,直到看到两份试卷,剑眉微挑,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三十五份试卷,已经先交由八位阅卷官审阅过,若是觉得写得好,阅卷官便画个圆圈,若是写得差,便画个叉,若是一般,怎是画一条竖线。

如此一来,得圆圈最多者,便是八位阅卷官评选出来的前三甲。

颜巽离拆开弥封,得见得圆圈最多者,分别是鲁仲,姬澄明,许义山。

他略一回想,这三名,好像都是白衣出身的书生,鲁仲乃是山东书生,这姬澄明是浙江余杭县的一名书生,在大觉观里当过几年道士,这许义山乃是福建的书生,爱茶如痴,人都称他为“茶魁首”的。

前三甲都是白衣相公,颜巽离并不稀奇。他太知道世家大族子弟都是什么样的货色了,只不过——

他一一阅览考卷,“只看德行,不看出身”,这只是本次题目最浅显的含义,这背后隐藏着他的真正用意——“正名”。

要向天下人表明,他文韬武略,居为摄皇帝,四海苍生均仰仗他的恩泽,他要远远比废物轩辕章更适合大位!他才是这天下共主!

而三十五分考卷中,猜到他真正心思的,只有两人。

一人是姬澄明,另外一人是鲁仲。

颜巽离仔细查看这二人的考卷,若论文风,中正平直,当属鲁仲;若说论证严谨,则姬澄明要远胜于鲁仲。二人难分高下,不过,八位考官中,姬澄明得了七个圆圈,鲁仲则是得了八个。

看来,在这些大臣心中,鲁仲的文章稍胜一筹。

此事不难理解,这八位阅卷官,他用的不是像谢琨这样精滑的老臣,而是八位自视清高,不结党营私的“清流”。这些清贵文人在朝堂之上,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今番起用他们,也是有笼络之心。在他们心中,自当是鲁仲的文章更合他们的心思。

平心而论,鲁仲的文章要稍胜姬澄明一筹,只不过,姬澄明通篇则言“变通”,鲁仲则是落在了“守礼”上。

守礼,守礼,他眸中闪过一抹戾色,若是守礼,他哪里能当上这“摄皇帝”?

他冷哼一声,便将鲁仲的名字从前三甲划去,将十名开外的谢玄补上。本次谋大事,少不了陈郡谢氏出力,谢玄虽然才学一般,但少不了给谢家些面子,也好安抚那些世家大族们。

他大笔一挥,在洒金黄纸上写下了三个名字,如此一来,本次殿试,三鼎甲就已产生了。

他一走出来,众人皆跪拜在地,“参加摄皇帝。”

他高高站着,俯视众人,沉声念道:

“探花,许义山——”

许义山面露喜色,本次能进前三甲,实属意外,忙叩拜谢恩。

颜巽离扫过一眼,继续念道:

“榜眼,谢玄——”

谢玄听到自己的名字,竟好大不相信似的抬起了头,他原本不抱什么希望了,哪料到自己竟然能荣登榜眼,实属意外!

不过,为什么又是老二啊,他有些欲哭无泪。

到了最后,众人皆都屏气凝息,心中暗自揣测,本次殿试选出来的状元,可谓非凡,到底会是谁?

鲁仲稍稍扭头,看了一眼前面的姬澄明,面上露出了一抹苦涩的微笑。

“状元,姬澄明——”

颜巽离的眼睛,如鹰隼般注视着殿内的一个人。

只见那名姬澄明先是面露惊异,稍稍一怔,十分狂喜,旋即又很快地恢复平淡。

颜巽离对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姬澄明,果然不出他所料,尽管藏的很深,但眼神和骨子里都透着对功名的渴望,这样的人,最能为他所用。

他注视着叩拜谢恩的姬澄明,嘴角勾起微笑,心中颇为得意。

……

本次殿试并不黜落考生,皆录取为进士,以彰显摄皇帝恩泽。

上一篇:袅袅春腰下一篇:清风徐徐待景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