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开始仓皇地躲,可喉腔就这么大,她能滑到哪儿去埋起来么?
躲来躲去,就被哄着衔着,卷去了他那边。
那边更热,有那种草浪里荡出来的清爽味道,阿勒无疑是英俊的,俊俏中带着邪性,他对自己美色的杀伤力心知肚明,不作声是蛊惑,一开口就是勾/引。
没有中间地带。
龙可羡被咬疼了,笨拙地反击。
他们咬来吻去,情/欲被雨冲淡,在漫天淋漓里,露出动物式的亲昵,像两头要好的小崽子,不顾风雨,在草洼里滚来滚去,用最幼稚的方式表达喜悦。
***
两人淋着雨回白崖小院,从青石阶向上走。
离家时衣衫齐整,持着伞,有说有笑客客气气。
归家时伞丢了,衣裳上沾着草屑,衣角被碎石块磨得破破烂烂,都默不作声,气氛更是古古怪怪。
小院门口站着一人,遥遥地看着他们,惊了一声,“哎呀!”
龙可羡抬头往上看,余蔚撑伞站在阶前,提起裙摆几步跑过来:“少……少东家怎的弄了这么一身,这是碰上滑山石了吗?”
而龙可羡第一时间去看阿勒,他敞着领口,雨水顺着鬓边滑下去,从下巴到喉结,从耳根到脖颈,密密麻麻都是小牙印。
他不遮不掩,接到她扫过来的眼神,只略抬了眉,意思是,“怎么?”
坦荡得像个惯手!
龙可羡脸蛋刷地就腾红了。
一下子把阿勒拉过来,攥住他衣襟,拢得紧紧的,把那片刻的荒唐藏在衣衫下,成为只有两个人才知道的春光。
头顶遮来两片鹤羽,余蔚把伞面往龙可羡那斜,絮絮地唠叨这一路过来的不易。
阿勒擦身而过时,余蔚愣了下,不是为这男人还留在少君身边感到讶异,是见着他唇角的一点伤口,还是鲜红的,显然是刚咬伤没一会儿。
她犹犹豫豫的,把眼神往少君唇上瞥。
天老爷!
少君嘴唇都被吮红了,鲜嫩欲滴的,一看就是被用力嘬过。
她方才远看,还以为是口脂呢,这男人有手段啊。
房门合上,龙可羡进了里屋洗漱,等她披着绸衫出来时,余蔚虽然坐得端正,但眼睛已经把屋里巡了个遍。
龙可羡垂下了帘子。
了不得了!
余蔚看到里屋置了张榻,榻上还有男人的袍子!
第21章 走春
“褚门近况如何?”龙可羡捧着姜茶,把它吹凉。
她是不太管事,但不是耳聋目盲,北境来的书信都会看,这个把月来在桌上压了一厚摞,此刻只是随口问问。
余蔚玩笑似的说:“老先生们来信催呢,请少君早日回北境。”
龙可羡把薄胎瓷碗搁在桌上,默无表情地点了个头。
余蔚见状:“少君,姜茶还是趁热喝的好。”
龙可羡不,端起来,呼呼地吹了两大口。
“……”余蔚一口茶在口中不上不下,好半日才咽下去,想了想还是把要事拣出来说,“日前收着信,尤副将已到坎西港了,夏至将至,龙船节后,便有一拨商船结伴南下,少君预备何时启程?”
“尤信一到,即刻启程。”手边有只打磨圆润的蛤蜊壳,里边装着几丸香,夏日里驱虫用的,龙可羡拿手指头拨来拨去,今日有点心不在焉。
飞鸥船没有大问题,前几日往外海驶了二十里试行,这两日按着龙可羡的意思,在安些物件儿。
这就是不与各家一道。
余蔚揣摩着少君的心思,她自个没有离过祁国,对南下乌溟海,有股稚儿离家的不安感,那又是片险地,三山军在陆上所向披靡,不代表在海上同样能畅行无阻,条条道道都是挑战。
但她没有多问。从北境到王都,从王都再到坎西港,余蔚跟着少君,仅仅半年时间。她知道以她这资历,远不到能把自己当中枢心腹的时候。
又说起闻商道六间铺子的人手安排。
正事都交代清楚,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时辰,余蔚识相,在天黑前出了白崖小院。
***
余蔚今年三十有二,出身祈国制墨大族,二十年前余家卷入一桩旧案,举族发配北境,最后只活了她一人。这小半辈子,风光享过,搓磨受过,她早琢磨出了自个儿的一套生存法子,这套法子说好听是八面玲珑,说难听是圆滑世故。
半年多前,余蔚只是北境桓城善堂的一名小小书吏,管些登记造册的小事,对这位北境新主,也只是在百姓口中捕些只言片语。
甚么“斩监军驳圣意,样样做得出格”。
或是说“一人一马一杆枪,千里驰骋扫麦庄”。
还有首童谣,据说是北境王策军时所讲,大街小巷的孩子都会唱。
把这些只言片语搓成麻线,大体能织出一个目如铜铃、身高八尺的彪悍大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