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夫郎有点甜+番外(36)

作者:小阿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左安礼独立自主的性子也没让她失望。

马车是直接出城的。

县城里的地儿还好,铺有白色石板,再不济还有碎石铺满的街道小巷,走起来平坦稳定。

不似城外的路,官道还好,要是寻常的小路,则是颠簸又泥泞。

下雨天就更难过了,车马的轱辘陷在泥地里,人畜行进都困难。

幸好最近一连几天都是晴日,他们感受到的就只有颠簸。

白谨觉得骨头架子都要颠散了,揉着腰痛苦地说:“这就是为何咱们乡里乡亲不愿来县城的原因,路太差了,就是有牛车来回都不方便,何况是人的双脚走路。”

他是随口吐槽,左安礼却若有所思:“这里的乡绅没有出钱修路的吗?”

白谨思索片刻,“我们小河村有个杨地主,自发给村子里修了一条水渠。修路耗费的钱财太多,一个地主怕是没那么多财力支撑。”

他之所以还记得这事,是因为那年村子里的青壮都跑去干活了,连他爹白老二也不例外。

既有钱拿,又可以造福村里,何乐而不为呢?

左安礼由衷感叹:“是我想当然了。”

他祖父也是一个乡村的地主,当年能出钱修路也是因家里出了个状元,在县城那儿得了便宜行事。

县令为卖祖父一个人情,索性当年的劳役就在村里修路。

“劳役也不行吗?”左安礼好奇地问。

每年百姓在农闲时期就会被官府安排去服劳役,前朝皆如此,本朝也不例外。

白谨如实告诉他:“劳役都是紧着重要的工程,比如修坝,比如农业水利。每年就十几天的时间来忙这些,又不可太滥用民力,毕竟服劳役又不给钱,百姓心里都有怨气呢。”

甚至有时还会被朝廷征召到其他地方,背井离乡地去劳役。

左安礼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在他的见闻中,劳役由朝廷派发,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方便,理所当然地不用给钱。

至于大肆修建行宫的末代皇帝,不在读书人的考虑范围,那种劳役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民愤激起是常态。

白谨就问他:“你读过《晏子春秋》吗?”

左安礼摇头:“还未。”

白谨就跟他说“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讲的就是齐国大夫晏婴假借给君王修建处理政务的宫室之名,用高酬雇佣灾民行赈灾之举。

这样帝王的宫室有了,灾民也得到了救济,能够休养生息。

左安礼由衷地说:“我不如你!”

白谨老脸一红。

他自幼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怎么能跟一个八岁孩子相比。

作者有话说:

本章留言掉落小红包ww

第24章

谈笑风生中,白谨坐着的马车就到村子里了,这可比他用双脚走路要快得多。

大榕树下聚拢着好些休憩的老人,忽然见到一匹不常见的马车,就相当于山村里开进了一辆玛莎拉蒂。

白谨不知道自己描述得准确与否,总之他掀开帘子,看到乡亲们惊异的表情就给他这样的感觉。

“是青奴啊。”有认识他的老人惊讶地开口。

像打开了一个开关,本来还局促紧张的一众人叽叽喳喳地攀谈起来。

不过他们都是围着白谨说话,对于他旁边一看就清贵矜持的小公子保持缄默。

白谨也不忸怩,兴致盎然地跟他们打招呼,游刃有余地同这些老人交流。

左安礼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只是目光一直落在白谨身上,看他在人群中左右逢源的模样,似星星闪闪发光。

“七叔公,我要回家给娘搬东西了,就不陪各位聊了!之后有时间一定跟你们细细道来!”白谨朗声笑道。

“好好好,你小子现在出息了,不错不错。”

老人们没挽留,只目送着他们离开。

白谨等走远了,才扭头跟左安礼笑嘻嘻地说:“我这算不算锦衣还乡?”

左安礼好笑地说:“不算,你还没做出实事来就这么骄傲自满,怎么能行?”

白谨摸了摸鼻子,摆摆手说:“哎呀,就不兴我天真一下吗?”

打趣闹腾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白谨他们家院子前。

还是第一次那个破败苍凉的木屋,只不过大门看上去才被翻新过。

和白老大一起出钱搭建的青石院白谨家没要回来,只按照市场价将该拿的钱要到了手。

门扉敞开着,牛车已经等在了院子前面。

左安礼看见这栋小院时皱紧了眉头,他不是嫌弃,而是可怜心疼白谨在失怙后还要忍受生活的磨砺。

不过看白谨眉宇间没有丝毫阴霾,脸上全是开朗乐观的表情,他就知道以小书童豁达大度的性子根本不需要他来同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