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会有种错觉,以为改变人生的重大决定,都是轰轰烈烈的。数年后回首,才恍然发现,那日一个寻常午后,他给冯太傅奉拜师茶,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能回头。
*
恰逢大雨,三日没有早朝。
今年雨水格外充沛,伴随响雷,夜间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第四天上朝时,王川格外精神饱满,他拿着奏疏,疾步走过百官队列,一副稳操胜券的表情。
路过末尾,余光扫见沈不随,等他走到前面站定,挤眉对前面的沈望山道,“你儿子什么时候封官了?还是武将。”
“小孩子闹着玩罢了。”
沈望山蹙眉,他也不知道这事,但他那个嫡子纨绔又叛逆,想也知道没多大本事,多半是借他的名义讨了个小官,丢人至极!
等下朝,他一定要请家法,让他母亲好好管教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
来不及多说,早朝时间到了,奉天门大开。太监宣旨,王川刚要出声启奏,沈不随已经出列,“臣有要事启奏。”
沈望山狠狠盯着孽子,简直想给他一巴掌,如今形势混乱,他跟着凑什么热闹。
无视各式各样的目光,沈不随一改往日风流不羁,一身武将官服沉稳又成熟,“臣奉命领兵到潍县救灾,重新播种时,发现土地数量不对。经调查,发现崔商勾结税吏,重税强征,迫使当地百姓卖出土地,无家可归。此外,臣在搜查崔商家中时,搜到了与冯太傅的密信。”
不等冯太傅反驳,沈望山陡然起身,愤怒斥责,“逆子,这种事岂是乱说的!请陛下恕罪……”
没分出半分眼色,沈不随垂手继续道,“于是臣前往江南冯家,发现太傅族中,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隐田隐丁,甚至查出铁器,恐有反心,还望陛下明察。”
沈望山的怒骂戛然而止,整张脸憋胀的通红,他蓦地想起前几夜的声响,根本不是什么雷雨声,分明是军队行军的声音!
是他的好儿子,带着申帝的军队,回来大义灭亲了。
第98章 抉择
沈不随几月前还是白身, 如何被派到潍县,又怎么找到冯家犯罪的证据,这件事说来离奇, 但无人敢质疑。毕竟涉及造反, 没人敢沾边, 更何况他们本来就心虚。
隐丁隐田,是世家最常见的积累财富手段, 谁能保证自己家中一定干干净净?这时候出头, 是怕自己死得不够快?
无人求情, 冯广德很快因为冯家的牵连被判入狱,但申帝念及太傅年纪大、劳苦功高, 查到切实证据之前,免去对方牢狱之苦。
因此, 太傅和一众关系密切的弟子,被集体囚困在太傅府, 外面派兵把守。
身为亲传弟子,许别时也在其中。因为送进太傅府的东西会被反复检查, 蜡烛很快不够,夏日夜晚,他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看见对面许朋空荡的位置, 微微露出一个笑。
……
为了调查太傅和崔商,锦衣卫再次出动,飞鱼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百姓们刚开始还战战兢兢, 后来发现锦衣卫不扰民、只查官,很快放松下来, 还会偷偷讨论,今天又查了哪家。
和百姓不同,京城官员人人自危,私下严查与太傅府交集。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试图保下冯太傅,不仅因为交情,还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冯太傅屹立不倒,最大原因他学生众多,诸多文人聚集起来,是一股申帝都要在意的力量。有人暗中请求他们帮忙,可众人很快发现,风向早就变了。
不知何时,变法的好处已经由僧人传遍大江南北,皇帝政令未下,百姓们的呼声已经极高。冯太傅作为反对党,私下遭受无数辱骂,此时谁想救他,必须直面千万百姓的怒火。
书生最重名声,面对万千浪潮,也只能偃旗息鼓。
尚书府,沈望山脸色阴沉按下密信,过去的冯太傅学生、现在的文人,不约而同拒绝帮忙。
沈不随刚从军营回来,看见前厅里父亲和幕僚,脚步一转离开。沈望山瞧见他的背影,一把扔去茶杯,“逆子,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沈不随侧身错步,利落躲过茶杯,却忘记迎面而来的杯盖,瓷器在额头上砸碎,划出一道深深的血痕。小厮大惊,“大少爷!”
眼前一片红色,沈不随微怔,随即混不吝笑道,“父亲,你如今能做的,只有打我么?”
沈望山怒极,几乎要动手,幕僚们连忙劝他,“大人息怒,大少爷肯定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