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蕴空来东苑诵经。
佛子来时,越浮玉正坐在桌子边,翻看话本。
话本是姑姑早上送来的,她已经坐在这翻了半个时辰,可实际上,一个字都没有读进去。
今天是四月十一,佛子第一次来诵经是三月初四,明明过去了一个月,她应该已经习惯对方来诵经,可是……
额头抵在桌上,越浮玉重重叹口气。
蕴空进门时,一眼便看见桌边的永照公主,夏天马上到了,房间里的屏风已经全部撤走,她趴在桌子上,脸颊被压扁,妩媚的眼睛变成圆形,莫名可爱。
听见他进门的身影,她也没起身,而是用话本遮住脸,低声开口,“蕴空,妄语也是破戒。”
“不算妄语,贫僧只是没有说出全部真相。”
他磕长头,的确有杀害沈方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一声轻笑从话本下传来,过了一会,又变成凝重,越浮玉又叹口气,“蕴空,本宫让你留在身边,是想渡你,不是想害你。下次再发生这种事,不必帮我。”
蕴空望着她柔软的指尖,静静开口,“心之所向,情难自已。”
第42章 不会
第二天早上起来, 白樱照例等在床边,手里拿着今日的帖子和信件。
越浮玉埋在四五床被子中间,头也没抬, 懒洋洋伸出一只手, 等白樱把东西递到手里。
轻飘飘的信纸落入纤白掌心, 很轻,几乎没有重量。越浮玉掂了一下, 睁眼挑眉道, “这么少?”
她回京以后, 每日都是二三十封拜帖,今日只有三、四封, 太奇怪了。
白樱露出标准的八齿微笑,“这几封比较要紧。”
翻个身, 越浮玉仰躺在床上,拆开第一封。
鎏金软纸, 信封上印着几朵飘落的桃花,不用看, 就知道送信人是沈不随。艳红指尖在封口一划,里面的信纸掉下来。
刚醒来,眼睛还看不清字,越浮玉正反面翻了三次, 依旧什么都没看见,才确定这封信上,确实一个字都没有。
睡意清醒大半,她想起昨日郑沈弦说的话——京中流言传得飞快, 沈家恐怕脱不了干系。
白樱告诉她,“这是沈公子亲自送来的, 但不知为何来没见您。”
越浮玉捏着信纸,躺在床上沉默许久。
沈不随不愧浪子之名,他们俩还在一起时,沈不随每天都会给她写信。
浅粉色信封,字体漂亮潇洒,笔锋拉的很长,透出股肆意嚣张,写得东西不算有文采,但胜在真心实意。那时候,他眯着一双桃花眼,红衣似火,低头望着她的眼睛,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告诉她,‘小祖宗,我这点真心,可全都给你了。’
沈不随没说谎,他恣意人间,身边的姑娘换得飞快,唯一一点真心,全都给了越浮玉。
但后来提分开的那个人,也是他。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沈家。
沈望山是刑部侍郎,大申的司法体系,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方并行。
大理寺比较偏中立,而从太.祖时期开始,都察院一直都掌握在卫良手中,所以刑部一直被打压。
他俩在一起时,刑部与都察院闹得十分不愉快,越浮玉去沈家时,正好遇见沈望山。
刑部尚书刚下朝,在早朝时被好一顿嘲讽,回来后又在家门口遇见永照公主,当即便有些忍不住,沉着脸行礼,沉着脸甩袖离开。
沈不随在门口看见这一幕,没过多久便提出分开,第二天早上送了她一封无字信。
大抵是道歉的意思。
就像今日这般。
十五岁的越浮玉也和十七岁的越浮玉一样,没感到太多伤心,反而生出种早有预料的感慨。
她其实特别清楚,沈不随不是坏人,否则也不会因为不喜欢沈家的作风,不惜做一个纨绔废物,故意边缘化自己。
但他也不是个果断的人,既不能完全摒弃亲情、脱离沈家;也不能彻底放弃良知,完全融入沈家。
他就像一只孤舟,荡在悬崖的边缘,左右拉扯着他,不知终点在哪里。
越浮玉喜欢他,喜欢他的清醒与良知;但也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犹豫与怯懦。
所以他们关系的尽头也只能是朋友,沈不随给了她唯一的真心、给不了其他。而越浮玉要的,从来都不只是真心。
她捏着熟悉的无字信纸,慢慢开口,“给他回一封……算了,不必了。”
没必要回信。
她不怪他,沈不随知道。她怪沈家,沈不随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