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铁柱忙着吃鸡蛋,怕掉了,又不舍得吃太快,以至于看到他们纠结的想跑又想停。沈二郎高声喊:“慢点!”
铁柱慢慢走到有为跟前问他吃不吃鸡蛋。
有为摇头:“我吃饱了。”
钟金宝想吃,但他也吃饱了,一脸可惜地拍拍自己的小肚子。
沈二郎:“铁柱,跟你奶奶说,中午不回去了。”
铁柱扭头朝桥那边大声喊:“中午去姑姑家吃。”
石氏听得不甚真切,但她见女婿指一下铁柱又朝东指一下,顿时明白回头不用来接铁柱。
铁柱跟钟金宝一样大未满六周岁。这么大点的孩子就算会凫水掉河里也上不来,所以郑家人天天接送他。
沈二郎领着三个小的去学校,那几个村民也说明来意。喜儿笑看着几人:“十文钱俩?”
几人显然打听清楚了,一脸羞愧地笑笑:“你看,咱们都在一个村住着,乡邻乡亲的,”停顿一下,“这样,喜ⓨⓗ儿,还跟昨儿一样,十文钱三个,但以后外人问起来,我们都说十文钱俩。等到明年结的多了,我们帮你卖,帮你盯着果园。”
喜儿点头:“总共也没多少,全卖了也没几个钱。”
几人连声附和:“对啊。要赚就赚外人的钱。”
“要几个?”
其中一人问:“能放几天?”
喜儿:“两三天吧。”
沈伊人解下围裙从厨房出来:“你们早晚看一下,软了就赶紧吃了。”
喜儿点头:“桃子大,切开几个人分着吃啊。否则吃的胃疼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知道。”几人用眼神催她去摘桃子。
喜儿拎着两个小篮子,叫几人在院里等着:“带钱了吗?”
几人哭笑不得:“谁敢不给钱?”
他们还指望做变蛋赚回来呢。
喜儿脚步轻快地走出家门就看到又有几个村民朝她走来。喜儿停下,在院里的几个村民想到什么,大步追出去。果不其然,又有人来找喜儿买桃子。其中一个还是村正小儿子。
钟子孟也出来了,他一看到村正的儿子就想起喜儿昨天说的话:“喜儿又不是送子娘娘,别听她胡说八道。”
村正小儿子也觉着父亲糊涂,可有句话父亲说得不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何况他现在有钱也买得起。
喜儿点头:“我的桃子只能补身体,不能治病。有病就治,不要觉着丢脸。”
村正小儿子急忙辩解:“我没病!”
喜儿:“看过大夫吗?没看过就知道没病,你是大夫,还是久病成医啊?啥话都敢说。”
“你你——我不是来跟你吵架的。桃子咋卖?”
先来找喜儿的那几人解释,十文钱三个,两大一小,但是以后别人问起来一律说十文钱两个。
后来的几人已经做好十文钱买俩的准备了,闻言很是意外。
喜儿:“你们应当谢谢昨天找我买桃的那两家。要不是今天还来找我买,十文钱俩个,一文不少!”
一众人表示回头就去谢谢他们。
“先来后到啊。”喜儿交代一句就拎着篮子进园子。
早上找喜儿买桃的那两家也过来了,见喜儿没叫后来的这些人进园子,不禁互看一下,喜儿果然是个说到做到的实心眼。
钟子孟见这群乡邻乡亲翘首以盼,总有种不好的预感,担心他们其中几个明天一早打上门:“县里大夫看病还讲究一人一症,一症一方。喜儿的桃对他们家孩子有用,不一定——”
“我们知道。”村正小儿子打断他,“孟叔,不必再劝。我们就当花钱买个新鲜,成吗?”
钟子孟闭上嘴巴。过一会儿又忍不住开口,“我说你们——”
孩子发癔症的那家女人说道:“我说你就别说了。我找喜儿买又没找你买。喜儿都不怕,你担心什么?”
“她知道怕我还不担心了呢。”钟子孟没好气地说:“不去地里看看是不是你家祖宗坟塌了,还是坟头上长草了?”
那家男人说道:“吃了饭就去。孩子上学去了,我爹娘在家做饭呢。”
钟子孟:“别给孩子吃太多。喜儿也只敢给有为半个。”
几家人连连点头。
四女一子那家女人说道:“昨儿买的三个桃子,我儿子中午吃一半,傍晚吃一半,剩下两个叫我们一家分了吃了。”要不是亲自尝过,这家女人也不舍得上赶着给喜儿送钱,孩子说好吃她也会认为孩子贪嘴。
恰好她邻居家有棵早桃树,桃子也熟了。她昨天下午找邻居要几个,没有对比不知道,吃了喜儿的桃再吃邻居的,仿佛白面馒头变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