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掌柜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收钱收到手软,刚一得空就买了东西赶了过来。
那日他只觉得温辞极厉害,竟能想出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子,现下是真的心服口服,便想求着温辞多说几句。
不过孙掌柜也明白做人不能太得寸进尺,他与宋家之间不过也就是收了柿饼的那点情分,若是贪得无厌,势必会惹人厌烦。
三人坐在一起说了会话,孙掌柜见自己描述柿饼卖出去的情况时,夫妇二人一个比一个镇定,心中更加纳罕。
宋砚钧的心态很简单,他就是觉得自家娘子给的法子肯定管用,而温辞就更不用说,当初提的时候他便想到了结果。
孙掌柜没有久坐,不等吃饭就上了马车回府城去了。
这不过是个插曲,除了周氏得知柿饼卖的好,高兴了一下,后面三人就没再把这事挂在心上。
可他们不想,自然有别人惦记。
自打周掌柜来过以后,宋秀才卖柿饼了财的消息就传开了。
乡下本来就没什么消遣,现在又是冬季不用农忙,知道件稀罕事都要说上半天。
就这样,不仅曲坪村知道了,就连周围的几个村都知道了。
许多村民不禁感到奇怪,啥柿饼子能卖到府城里去,卖完还能让人家酒楼掌柜亲自跑来送礼。
隔壁和安村有个赵家娘子,她男人刚好在府城做工,得知府城里的人吃个柿饼就要花二两银子,还都抢着买,他觉得新奇,回来就跟自家婆娘提了一嘴。
没想这卖二两银子的柿饼,就是隔壁曲坪村宋家娘子做的,这下就更新奇了。
温辞猜到村里传出他家挣了钱的消息后,有些臭鱼烂虾就会挤上门来,没想到周家两个舅舅会这么迫不及待。
“你们搬回来时,我们在地里头忙没帮上手,明日闲了想让你们去家里吃个饭。”
宋砚钧和周氏都不想去,周家什么嘴脸他们比温辞更清楚。
但温辞却直接答应了,还应的十分爽快。
“那成,明个让你大舅母烧上一桌好菜。”周家大舅对他们道。
话音刚落周家二舅就连忙补充道:“还有我家那口子,也能做几个好菜。”
两人走了之后,周氏不解的看向温辞,问他怎么还愿意回去。
温辞解释道:“相公是读书人,最注重名声,现下咱家卖柿饼了财,若是连这顿饭都不去吃,有些眼红的人只会传砚钧忘恩负义,连亲舅舅都不认。”
周氏听了这话,叹了口气,“我就是害怕他们惦记你那制柿饼的法子。”
温辞笑了笑道:“他们必定是惦记的,不过娘您不用担心,我有的是办法治他们。”
隔天临近正午,一家三口就出了。
他们刚进院子,周家两个舅舅就热情如火的将他们迎了进去,与之前在这院中的态度天差地别。
“你大舅母正逮鸡呢,一会就能吃上。”
这都快开饭了才抓鸡,温辞笑了笑,没有说话。
没过一会,院子里就响起了各种鸡叫和扑腾翅膀的声音。
“当家的,这鸡抓不住,你出来下。”
周家大舅抱怨了一声,结果出去一趟也说没抓住鸡。
周氏都坐不下去了,娘家人丢脸丢到这份上她也是受够了。
温辞轻轻的拍了拍她的手,然后挽起袖子道:“不如我去,我最会抓鸡。”
话音刚落他就走了出去,眼还没眨几下,就听门外传来一声,“抓到了。”
周家大舅扯出一个极难看的笑容,对宋砚钧道:“还是你媳妇厉害。”
鸡在锅台上炖着,陆陆续续又来了两拨人。
第三百一十二章 未来宰相他黑化了(十四)
王氏和李氏的娘家人都到了,想必是过来撑腰的。
周氏不由得心下忐忑起来,就怕他们仗势欺人。
温辞看着她的脸色,靠过去低声道:“娘,您不用担心。”
他安慰完周氏,宋砚钧倒反过来安慰他,“娘子你不用怕,我必定会护好你和娘的。”
“嗯。”温辞笑着点了点头。
吃饭的时候坐了三桌,虽然有六七样菜,但菜量都少得可怜。
在座的所有人都没吃饱,但今日来谁也不是为了吃饭的。
宋砚钧这边筷子刚放下,周家大舅就开了口,“钧子,听说你媳妇会做柿饼子,卖去府城赚了大钱?”
“没错。”昨日娘子已经同他说了,周家人问什么就照实说,不用隐瞒。
除了他们三人,其他人的眼睛更亮了,周家二舅赶忙问道:“那,那挣了多少银子?”
“三百三十两。”
屋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喊娘声,羡慕的眼睛都快绿了。
这时,温辞竟然主动开口道:“其实若能多采些柿子,还能挣更多的钱,只是娘那时身体不好,相公又要读书,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