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的出现明显不合时宜,颜喻却笑了笑,道:“你安心收下便是,这点信任,我还不至于吝啬着不给。”
林痕闻言挽起嘴角,真心地笑了,他说:“谢大人。”
林痕收了腰牌,却没随便使用。
他一直惦记着要做梅花酒的事,日日盼雪,却不见雪来,好不容易等来一场,还是雨夹雪。
再等下去怕是会错过花期,林痕只好退而求其次,拿着腰牌出宫。
看守宫门的侍卫见是颜喻名下的令牌,也不过多盘问,利落放行。
雨雪交加,落地几乎成冰,天地皆是惨淡的冷灰色,湿寒一片,冻得梅花都变得无精打采。
林痕小心折下几枝开得正艳的红梅,按着步骤亲力亲为,终于在除夕之前酿好两坛。
封坛埋酒时,颜喻也在。
年关将近,颜喻一直忙得脚不沾地,这天,他费了好大功夫才终于腾出小半天的时间来陪林痕。
因着实在拿不出精力陪林痕一同劳作,颜喻就让人搬了个凳子,坐下来。
腿上盖着厚毯,身侧燃着炭火,难得的惬意自在。
埋酒之法多有讲究,光是深度都至少要在三尺以上,足有半人之深,林痕不愿假手他人,一个人吭哧吭哧地挖。
自打入冬以来,就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土地很干,挖起来格外费力。
颜喻见林痕额角渗满了汗珠,出声提醒:“累了就歇歇,时辰尚早,不必急于一时。”
林痕却摇摇头:“就快好了,挖过上面一层,下面就简单多了。”
颜喻没试过,不知道林痕说的是真话还是单纯执拗地想一口气干完,他没有问,点点头让林痕继续。
过了会儿,林痕开口:“今年真是奇怪,这马上就要入春了,竟然一场雪都没有下。”
颜喻闻言抬头往上看,万里无云,一片晴朗,这一年的最后几天,丝毫没有下雪的可能。
“少了场瑞雪。”颜喻道。
世人常言“瑞雪兆丰年”,其实不无道理,大雪一下,笼罩整片大地,它既有助于土壤保持水分,又能给田地里的庄稼提供一床天然的保温棉被。
一场适宜的雪,总能让人对来年多几分期待。
“是这样的,也不知道新年过后,会不会下一场补上空缺。”林痕应了句,没在意,继续埋头挖土,准备埋酒。
可惜一语成谶,希望落空。
春节过后,没有落雪,甚至之后的大半年,都没见着一场像样的雨。
大庸西北诸城因此大旱。
河流枯竭,大地干裂,去年辛勤播撒的种子还没长出麦穗就已枯死,数千亩良田颗粒无收。
急报从西北快马加鞭送达京城时,林痕正在颜喻身边。
今年的夏天尤其炎热难熬,即使已至夏末,闷热还是经久不散,憋得人几乎要喘不过气。
林痕额头渗出汗珠,可惜他无心去管。
因着颜喻的准许,他这半年旁听了不少政事决策,自是知道西北旱情的。
早在三月前,旱灾的苗头刚刚显现时,朝廷便免了西北的赋税,一月前更是打开国库,送了批粮食过去。
“怎么样,情况好些吗?”林痕关心地问。
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颜喻脸上布满愁容,他摇了摇头,道:“更差了,闹了饥荒,死伤百余人。”
林痕震惊:“怎么会?不是算过的,百姓的存粮加上朝廷的救济,就算是难了点,但至少撑到入冬是没问题的啊。”
颜喻摇头,心事重重道:“那是最理想的情况,先不说灾荒之前百姓家中是否有存粮,光是赈灾的粮食,一路运送过去,真正到灾民手里的,定然也十不存一。”
官员贪污,靠克扣赈灾粮发国难财的事件屡见不鲜,林痕不是不知道,可没想到他们竟会如此堂而皇之,难道就仗着天高皇帝远,朝廷一时半会儿拿他们没办法吗?
林痕越想越愤恨,问:“既然知道是沿途的官员动了手脚,那可否彻查,让他们把吞进肚子里的都吐出来?”
颜喻捻着信纸看林痕,回答:“自古以来,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贪污互惠之事屡禁不止,他们之间早已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想彻查,谈何容易。”
林痕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接受。
因着少时的亲身经历,他最懂食不果腹的痛苦,也深知身处其中是何等的绝望。
存亡之际,百姓将希望寄予官员,祈求救助,可那些被他们看作衣食父母的为官者,却借机从天灾苦难中攫取利益,贪得无厌。
林痕手心收紧,手背攥出青筋,他不甘地问:“难道只能任由他们如此吗?”
察觉到林痕语气中过重的情绪,颜喻转过头来,就见林痕垂着睫毛,神色黯然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