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人是这样买书吗?
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孔公子。”
贺清宵默默转身走了。
辛柚从待客室走出来,向孔瑞打了招呼。
孔瑞拱手回礼:“寇姑娘,我才听说这些风波,没有帮上忙实在惭愧。”
“孔公子客气了,只是小麻烦,对我们书局没什么影响。”
孔瑞想到刚刚那长长的队伍,知道寇姑娘所言不虚。
“寇姑娘,《画皮》还会加印吗?”
这话一出,胡掌柜两眼放光看过来。
东家她说不加印,看着那么多飞走的小钱钱,他心痛啊!
这位俊朗不凡的公子能让东家改变主意吗?
“我们已经在准备新书,《画皮》暂时不加印了。”
辛柚不是放着钱不赚,而是先前《画皮》的销量已经远超这个圈子的购买力,很多不看话本故事的人都跟风买了。
如今风波刚止,凡事过犹不及。
孔瑞闻言也不失望,笑道:“那等新书发售,还请寇姑娘给我留一百套新书。”
“好。”辛柚没有客套推辞。
孔瑞暗暗松口气。
他完全不擅长客气来客气去,寇姑娘这样正好。
等孔瑞离去,刘舟凑过来:“东家,这位孔公子是什么人?真是财大气粗啊。”
一百套,这得多少钱啊!
“他是昭阳长公主之子。”
刘舟倒吸一口气:“嘶,难怪呢,这种勋贵子弟都特别有钱。”
说到这,小伙计突然想到了贺大人。
贺大人好像也是位勋贵来着?
胡掌柜的重点与小伙计完全不同:“松龄先生写新书了?”
看着老掌柜激动的样子,辛柚笑了:“松龄先生写故事为生,当然会写新书啊。”
“出新书好,出新书好。”胡掌柜激动得直搓手,“东家,松龄先生写的新书是关于什么的?”
“回头看到手稿就知道了。”
胡掌柜识趣没再追问。
辛柚回到东院,叮嘱小莲守好门,提起笔来。
原本下一个故事还是选松龄先生的,但那日从贺大人口中得来的讯息,让她改变了主意。
既然写出的故事能被那个爹看到,就写《西游记》好了。
考虑到《西游记》并非松龄先生所写,新书却要借助松龄先生名号,辛柚决定去掉一个字,把新书的书名定为《西游》。
人专心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晚霞就落了满天。
小莲立在门口轻声道:“姑娘,石头过来传话,说二公子来了。”
辛柚放下笔,交代小莲把书稿收好,净手换衣去了前边书局。
这个时候书局没什么客人,段云朗靠着柜台喝着茶,丝毫不见外。
辛柚走进来:“表哥。”
段云朗看一眼胡掌柜,指指待客室的门:“表妹,去里边说吧。”
二人一前一后进去,段云朗直接问出来:“表妹,松龄先生是什么样的啊?”
“表哥怎么问这个?”
“就是突然有点好奇。松龄先生能写出《画皮》这么好看的故事,肯定好多人对他好奇啊。”
“确实,不过松龄先生不喜欢惹人注目,不愿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这样啊——”
见段云朗有些失望,辛柚笑着安慰:“鸡蛋好吃,何必去看下蛋的鸡是什么花色呢。表哥你说是不是?”
段云朗心头一震。
这话好有道理!
第120章 似曾相识
段云朗回到国子监,就把辛柚这番话说了。
孟斐如段云朗一样,为这番话叫绝,转头说给了孟祭酒听。
孟祭酒眼中闪过异色:“这话是青松书局的东家寇姑娘说的?”
“是啊。所以就没问出来松龄先生是什么样的。”
孟祭酒摆摆手示意孙儿走人,转日一早熘熘达达去了青松书局。
对孟祭酒,胡掌柜与刘舟都是认识的,毕竟国子监就在附近,时常能瞧见这位老大人路过。
但孟祭酒鲜少逛书局,要知道国子监也会印书,书籍质量比民间印书还要高,主要供朝廷所用,称为监本。
胡掌柜挤开刘舟,恭恭敬敬迎上去。
刘舟倒是能理解老掌柜见到国子监祭酒的激动。他昨日见孟祭酒走进书局,紧张得说话都不利落了。
“贵东家在吗?”
胡掌柜心中纳罕:昨日一早孟祭酒来找松龄先生,今日又来找东家,这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我们东家在,您稍等。”胡掌柜立刻打发石头去报信。
辛柚今日闭门不出,继续写稿子,接到石头的报信抬脚去了前边。
“见过祭酒大人。”
被胡掌柜请去待客室的孟祭酒须发皆白,面上皱纹却不多,生了一双与孟斐相似的凤眼,显得精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