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在他眼中这样有本事的爷爷,却对贾蓉恭恭敬敬。
起初他不太理解,但后来跟着贾蓉待了一阵子,就明白了他爷爷的用心。
贾蓉这位主子是个有前途的,他爷爷把他塞到贾蓉身边来办事,怕是费了不少心思。
见他好奇,贾蓉看了他一眼,含笑道,“就是查查金陵贾家这些族人里,有谁仗势欺人了,整理个名册给我。”
这话听起来没头没尾,但姚兴宁机灵,一下子就明白了贾蓉的意图。
“贾家有不少族老名望很高,极为难缠,要对付他们,可不容易。”姚兴宁眉头微蹙,道。
怪不得他爷爷一脸凝重呢。
少爷真是太折腾了,这还没当官呢,就打算拿贾家的族人开刀了。
贾蓉如何看不出姚兴宁在想什么?
不过他也没有解释什么,“明日我就南下去扬州了,你是留在金陵,还是跟我一块走?”
“那当然是跟少爷一起走。”姚兴宁顾不上分析贾蓉查贾家族人的举动有什么深意,听到贾蓉的问话,立马回道。
他爷爷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功夫,才把他安排到贾蓉身边伺候,不跟着贾蓉,难道让他爷爷的一番苦心打水漂?
贾蓉看了他一眼,没有再问,“嗯,那你就去收拾收拾吧。”
收拾什么,不言而喻。
姚兴宁放下东西,快步走了。
竹青走过来给贾蓉倒了杯茶,“这小子还是有些冒失,也不知道给少爷倒杯茶。”
“罢了,他还小呢。”贾蓉笑着道。
竹青噎住,心说这小子也就比贾蓉小了两岁而已,十五岁的人,都能娶妻了。
姚管家费了那么多心思,把这小子安插到贾蓉身边,多半就打着让贾蓉给姚兴宁配个好媳妇的主意呢,毕竟贾蓉这次回京后,地位就大不一样了。
一个小三元贾珍可以不放在眼里,但解元就不同了。
考中举人,在本朝就可以授官了,贾蓉身上这个举人功名,等同于半个官身。
贾家西府的贾琏,当初为了成亲好看,捐了个同知的官,虽然是正五品的官,却只是个散官,没有实际的职务,别看品阶高,甚至还不如贾政身上那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地位高。
贾蓉如今中了解元,一旦考中进士,若是有机会中一甲,最低都是个翰林院编修。
虽然只是正七品,但翰林院历来清贵,且还有个潜规则的说道。
——非翰林不入内阁。
进了翰林院的进士,等同于储备的内阁辅臣。
只要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将来官位都不会低。
若是能入了陛下青眼,更是能快速的平步青云,封侯拜相。
贾蓉如今已经初具这样的潜力。
次日,贾蓉带着小厮还有姚兴宁一起登船回了扬州。
刚回扬州没两天,便有门房报信,说府外有人找他,说是他的朋友。
贾蓉不由得纳闷起来,让人领到他书房见他。
等到下人将一年轻男子领进来,贾蓉便笑了起来,“我道是谁找我,原来是你。”
这人正是去岁被贾蓉救下的冯渊,“甄家小姐呢?没跟你一起?”
“她被府上的嬷嬷领进了内院见夫人了。”冯渊解释道,“我听说你考中了解元,还未恭贺你高中之喜。”
“不知者不怪,”贾蓉叫人上茶,又问,“怎么样?找到甄小姐的亲人了吗?”
提起这个,冯渊便有些气恼,“可别提了,说来就糟心。”
“哦?”贾蓉挑眉,“此话怎讲?”
“这么说吧,当年甄小姐被拐之后,甄家隔壁的葫芦庙就起了大火,将整个小巷烧了个精光,好在甄小姐的父母并没有什么损伤,只是甄家被一把火烧没了,只余下一些田庄,甄老爷就带着夫人去了田庄上,哪知那年匪盗猖獗,甄老爷夫妇不得不变卖了家产,投靠甄小姐的外祖家……”说到这里冯渊喘了口气,端起茶喝了一口,闰了润喉。
看他还没有说完,贾蓉就没打断他,等他喝了茶继续说。
“那封家老爷子真不是个东西,甄老爷夫妇已经如此惨了,他还坑甄老爷夫妇的家产,更是在背后败坏甄老爷的名声,说他不会过日子。这样过了一二年,甄老爷一日上街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跟一僧一道出家了,不知所踪。”
贾蓉默然:“……”
“那甄夫人呢?”贾蓉缓了一会儿,问道。
冯渊道,“甄夫人当年跟甄老爷投靠娘家,身边还带了两个丫鬟,丈夫出家之后,有两个丫鬟帮着做活,加上甄家剩下的资产,日子倒也过得去,甄老爷出家一二年后,大如州新来了位知府,叫什么贾雨村,从前受了甄家老爷的资助,才能入京赶考。他到了大如州,背地里勾结了甄夫人的爹,将甄夫人身边一个叫娇杏的丫头纳了回去做妾,那之后大如州就传了不少甄夫人的闲话,甄夫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