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对当今圣上并无成见,甚至很崇敬当今陛下,可这不代表他愿意将妹妹送进宫,当那伺候人的奴婢。
她妹妹也是国公府千娇万宠长大的千金小姐,哪里能做那伺候人的活儿?
即便做成了女官,对宫里的贵人来说,仍是说打杀就能打杀的奴婢。
做官好几年,贾珠已经有了官威,虽然只是个地方知府,那也是正四品的官儿,比贾政没革职前的官职还高好几级,更不用提贾政现在只是个无官无职的平民。
要不是老太太尚在,贾政都没资格赖在荣府里。
因为荣府现在的当家人不是他哥哥贾赦,而是他侄儿贾琏。
有弟弟住在哥哥家的例子,却没有叔叔住在侄儿家的道理。
贾琏也是看二叔可怜,才没较真,不然完全可以让贾政收拾东西搬出去别居。
现在的贾政哪里敢在贾珠面前摆父亲的谱儿?早在他革职前,贾珠对他这个父亲就只剩下面子情了,如今革职流放了九年,再回来,难道还会平白多出孺慕之情?
贾珠这里没辙儿,贾宝玉已经搬了出去,贾环是庶子,贾政便盯上了贾璟。
贾政流放时,贾璟还是个三四岁的幼童,九年过去,他早已经不记得父亲的音容。
不过嫡兄贾珠还有庶兄贾环,以及堂兄贾琏,都曾提及过这位流放的父亲。
身为人子,贾珠和贾环纵有诸多不满,却不会宣之于口,贾琏却不同,他虽然是晚辈,但他还是荣府的当家人,自然有资格说贾政的不是。
贾璟对这个父亲的印象,都是从旁人那里听来的,便是母亲提起这位父亲,也从无好情绪。
是以,贾璟对贾政并没有什么好印象,被贾政叫过去时,他也并不畏惧,礼节周到,很是疏离。
就是看出了贾璟对他并不敬重,贾政心里便觉得这个儿子瞧不起他,考校了一二,便训斥起来。
贾政这人骂人的时候,斥得人猪狗不如。
贾璟惊呆了。
不过他早已经不是孩童,虽然被贾政叱骂,但他还不至于被骂哭,只是心里难免委屈。
就在贾政要动手的时候,小史氏回来了。
见到贾政叱骂贾璟,立刻就急了,将贾璟护在身后,把贾政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拉着贾璟去见老太太,告了贾政一状。
老太太也是没想到贾政回来就闹事,前一日看到儿子的喜悦都瞬间消散了。
让跟前的嬷嬷去训斥了贾政一顿,又开了私库安抚小史氏和贾璟,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看似过去了,但裂痕却已经产生。
小史氏恨上了贾政,贾璟对这个父亲也冷了心。
寿宴结束后,小史氏就撺掇王熙凤跟贾琏说,贾政住在荣府不合规矩。
王熙凤也清楚贾琏不喜欢这个二叔,于是便跟贾琏提了提。
贾琏次日便请了贾政去书房,当天贾政就搬出了荣府。
对,就贾政一个人搬了出去,小史氏母子,赵姨娘母子仍住在荣府里。
荣府这些眉眼官司,贾瑄是懒得理会的。
他忙着成亲呢。
老太太的寿宴过后,他的婚礼也近在咫尺。
算算,他上回见黛玉,还是七夕的时候。
七夕后林府那边就以未婚夫妻不能见面为由,不再让他见黛玉。
哪怕他上门,能见到姑父、姑母,表弟、表弟妹,就是见不到黛玉。
时间长了,贾瑄便也少往林府去。
但贾瑄长这么大,还从未这么长时间不见黛玉,多少是有些想念的。
掰着指头数着日子,终于等到了八月十六这天。
清早起来换上大红喜服,拜别邢夫人,然后出门迎亲。
虽然福国公府和林府在一条街,但迎亲却不是直接走这两百米的路。
迎亲不走回头路,因此要绕很大一个圈子,且要一个圆圈,寓意婚姻圆圆满满。
贾瑄骑着马,跟着吹鼓的乐队,绕了大半个京城,才到林府。
进了林府,贾瑄被迎进正堂,林如海和贾敏高坐在堂上。
贾瑄按照规矩,跪下磕头行礼。
行过礼,贾瑄被扶起来,被迎至甥室。
甥室是成亲时,女方特意为男方准备的休息室,是女婿专门休息的地方,喝过茶,等新娘子出来然后拜别女方父母,就可以上花轿回男方家里拜堂。
跟贾瑄一起来迎亲的有贾琏和贾珠、贾璟,还有其他兄弟侄儿们,但都没进甥室,甥室只有女婿能进。
贾瑄坐在屋里喝了一会儿茶,便有人来告知他,可以出去了。
出门前,贾瑄心情是很激动的,这会儿快接到人,心绪反而平静下来,他起身再次前往正堂。
黛玉已经穿着喜服,盖着盖头站在堂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