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讲,贾琏也不愿将二叔接回来。
但二叔毕竟是祖母的亲子,祖母大寿,儿子活着却不在身边,多少是有些难过的。
虽说有姑妈在,但姑妈是姑妈,二叔是二叔,这二者不能混为一体。
哪个老人不盼着过寿时儿女都陪在身边?
贾琏也是看老太太年岁越来越大,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好活,七十岁已经是高龄了,能过八十大寿的老人,真的不多。
在不知道老太太有没有下个寿宴的情况下,贾琏即便不欢迎二叔回京,可也不希望老太太因此留下终身的遗憾。
对此,贾瑄跟贾琏的想法相差不大,内心讲他不愿意让贾政回京,可就像贾琏担忧的那样,他也不知道老太太能不能活到下个大寿。
活到七十岁的老人,其实已经很少见了,这多半是老太太最后一个寿宴。
这若是还不让贾政来祝寿,多少有些无情无义了。
贾瑄不在乎贾政,但他在乎老太太的感受。
当初老太太是恼恨贾政徇私枉法,给贾瑄招来麻烦,可上了年岁之后,老人的心就愈发软,别说贾政了,连薛宝钗老太太都能给好脸色,何况是亲生儿子?
老太太怕是早就不怪贾政当年做的那些事了,只是顾念贾瑄的情绪,才从未提过。
感情是相互的,老太太为了贾瑄愿意不提贾政,贾瑄以心换心,也该退让一二。
贾琏难得来一趟,贾瑄便留了他在府里用晚饭。
次日贾琏就差人来告知他,老太太还是盼着贾政回来给她祝寿的。
老太太的心思是王熙凤试探出来的。
贾琏和王熙凤当然没蠢到直接问老太太想不想让贾政回来祝寿,直接问老太太哪里会说实话?
得了这个消息,贾瑄便收拾收拾,换了身衣服进宫求见陛下。
论起来,贾政当初犯事,只是徇私想帮薛家公子脱罪,罪不至流放的程度。
但这事儿被贾瑄捅到了皇上跟前,皇上不摆出个态度来重罚,不能服众。
于是贾政就被流放了。
要知道,官员执法时,哪怕打死了囚犯,最多也就是流放三年。
贾政犯的过错,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却流放至今,足足九年的时间,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最高惩罚的三倍。
这事儿但凡只要有个人去跟刑部通个气,贾政其实早就可以回京了。
只是贾瑄明摆着不喜欢这个二叔,自然也没人去帮贾政走动关系。
贾瑄其实完全可以派个人去刑部说一声,贾政就可以被接回来。
但这就有点徇私的味道了。
因为贾政是皇帝圣旨流放的罪臣,没有皇帝赦免,他找人跟刑部的人通气,贾政即便回来,也是罪臣。
有罪之臣回来,给老太太祝寿?
这是羞辱谁呢?
贾瑄自然不可能让老太太丢脸。
既然要让贾政回来祝寿,怎么也得把他这罪臣的身份取消。
至于官身,就别想了。
能回京颐养天年,就是贾瑄给这位二叔最大的恩德了,肖想别的,怕是流放的日子还没过够。
听了贾瑄的来意,皇帝倒也不恼,“你二叔原也没犯什么大错,这种亲族之间互相包庇,是很常见的事,也就你小子看不过眼。”
“陛下这话不对,错了就是错了,该罚就要罚。”贾瑄摇头道。
皇帝笑呵呵的道,“好,该罚就罚,现在你二叔也罚过了,老太君大寿,他身为人子,不回来祝寿确实说不过去,流放九年,想来也吃到教训了,日后当不敢再犯。”
贾瑄道,“反正回来他也只是个庶民了,想包庇谁他也没有那个权利。”
有贾瑄横插一杠的事在前,没有人敢找贾家的人搞这种徇私枉法的事。
“得了,朕知道了。”
当着贾瑄的面,皇上让人去请刑部尚书过来,交代他赦免了贾政的罪,令其回京为母祝寿。
等贾瑄出宫,贾政被赦免的消息也传开了。
至于贾政为何被赦免,这也是明摆着的事儿。
贾瑄前脚刚入宫,后脚陛下就叫了刑部尚书面圣,等刑部尚书回到衙门,贾政就被赦免了,还是陛下亲口赦免的,谁还能想不到贾瑄身上?
再想想荣府老太君贾史氏今年七十岁的大寿,贾政为何被赦免,也都能想通了。
说到底,贾政还是沾了他亲娘的光,要不是老太太,他怕是得死在边境。
贾政被赦免的消息传出去的当天下午,老太太就让人来福国公府请贾瑄过去。
贾瑄心中门清,换了身常服,去了荣府见老太太。
“瑄儿,你二叔……”老太太眉头紧锁。
贾瑄握着老太太的手,安抚道,“祖母不用放在心上,二叔当年犯的事,原也不用流放这么多年的时间,现在教训他已经吃了,想必已经改过自新,”顿了顿,“何况祖母大寿,二叔不在,也实在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