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那么多人拒娶甄英莲,就是因为她曾被人拐卖过。
张三太太犹豫过后,询问了儿子。
却不想儿子在张庭沐成亲当日见过甄英莲,听了母亲的担忧,他却道,“每个人都有过去,咱家何尝不是遭过难?也曾被人避如蛇蝎。甄小姐虽被拐卖过,但又不曾失贞。相反,她也是个可怜人。她能重新振作起来,长成现在的模样,可见是个坚强的姑娘,我倒很欣赏她。”
第54章 贾瑄
张三太太被儿子的话说服了,想起了张家出事,周遭亲戚们避如蛇蝎的眼神,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尝尽了。
丈夫去世后,更是只能与长房和二房抱团取暖,盼望着孩子们平安长大,重振门楣。
甄英莲虽被拐卖过,但只要没有失贞,品行又端正,人也温柔恬静,倒与她儿子很是相配。
相信就算丈夫活过来,也不会嫌弃这样的儿媳。
于是,张三太太也没有端着,跟二嫂商量了一阵,选了个名声好的官媒,又挑了合适的礼物,备上庚帖,去了林家提亲。
既然决定结亲,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
何况,抛开甄英莲被拐卖过这一点,甄英莲哪里不如京中那些贵女?
甄英莲的义父可是户部侍郎林如海,正三品要员。义母贾敏还是福昌侯的姑母,很受福昌侯的敬爱。她获救后在林家长大,没指望她能与福昌侯的关系多亲厚,但福昌侯那么看重姑妈一家,对甄英莲想必也会爱屋及乌,会多维护几分。
如此种种,除了被拐卖过这一点,甄英莲的条件甚至还要胜过许多上京的贵女们。
因着张子翡的年纪已经不小,张三太太也盼着儿子早些成亲,生个孙子给她抱。
甄英莲也已经及笄,两家你来我往,很快就敲定了腊月初的婚期。
贾敏早已经给甄英莲筹备嫁妆,虽然不如黛玉,但也很丰厚,绝对不寒碜。
到了甄英莲出嫁那日,黛玉、林琛还有贾瑄都给了添妆。
背甄英莲出门的是林琛,虽然他才十一岁,但身量却不矮,背甄英莲出门的力气还是有的。
贾瑄属于女方这边的亲戚,张家那边就只送了一份礼过去。
待甄英莲三朝回门,贾瑄因是外男,与林如海、林琛都在前院见张子翡。
上回张庭沐成亲,贾瑄虽然去了张家祝贺,也与张子翡打过照面,但并没有说上话,今日才算是正式认识。
林如海问了张子翡的志向,毫无疑问,他是想入朝为官的。
这是张家每个人的目标。
考校了一番,林如海对这个女婿还是挺满意的。
“我这儿还有事处理,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玩儿吧,晚上的时候一起用饭。”
“是,岳父。”
张子翡与贾瑄和林琛去了东院。
张子翡和林琛更有共同语言,他们都是那种传统的学子,而贾瑄虽然学问不差,但他对武功看得更重一些。
这辈子因着身上的福运,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既如此,何必还费工夫去考科举?
他一出生,就站在了这些人奋斗的终点。
用过晚饭后,张子翡就带着甄英莲回去了。
贾瑄和黛玉兄妹一起离开了正院。
甄英莲的出嫁,对黛玉的影响是最大的。
平时她还能有个伴儿一起,甄英莲一出嫁,她多半时间只能独来独往。
尤其是跟贾敏学习管家看账,只剩她一个人了。
她难免觉得孤单了些。
贾瑄想着,黛玉现在年岁渐长,已经不再是拐子的目标,何况有他和暗卫们保护,更不必用担心会出事。
于是,年底回侯府之前,贾瑄悄悄的许诺黛玉,等过完年,带她去赏灯。
每年元宵灯会,都是极热闹的盛会。
尤其明年是春闱大比,许多外地的学子赶来京城应考,住得远的都是赶在年前到京城候考,在元宵灯会的时候,也是这些学子们一展所学的机会。
黛玉早就向往元宵灯会的热闹了,只是从前爹娘都不许她在这种节日出门,在救下甄英莲后,管得就更严了,他们不想甄英莲身上发生的事,发生在黛玉身上。
就连贾瑄也听从林如海和贾敏的吩咐,不带黛玉出门。
现在贾瑄愿意带她出去,爹娘那边,贾瑄就会去帮她说服。
因此,即便贾瑄回了侯府,黛玉仍是很开心,每天都盼着元宵灯会快快到来。
又是一年除夕,贾瑄毫无疑问,又被接进宫中,参加除夕夜宴。
他与太子同坐一席,瞧着却比太子略高一些。
“阿瑄,明年是大选,你家可有姐妹应选?”
殿中歌舞不停,太子喝着酒,悄悄的同贾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