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月亮逃跑(72)

作者:停戈换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如此看来,满洞的人头,人祭的工具,或许全是信徒心甘情愿躺上供台,自动奉献的。

尤其在饥荒战乱民不聊生的古代,有多少愚民村妇为了保住一家老小,自愿剁指断臂乃至于献祭自身,无法想象。

意识到不是被迫而是出于自愿,更觉得可悲又可怖了。

灵丘子下了评价:“邪神。”

他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几个青壮年信徒们把他拖到神案前,强迫着他跪下。

“先生神通,”族长捋着稀疏的羊须,绕着他转了几圈,上下打量,“我们村的禹步很少有人第一次就能跟上的。”

灵丘子没有搭理,飞快地思索着脱身的法子。

族长像是看透了他的心中所想,只是拿起沾染了血污的匕首,提起灵丘子道袍的一角,擦拭干净。

“现在是文明社会,我们村从很久前,就不杀人了,道长不必忧怀。”

“况且,你进村登记住宿的时候,我们村民看了你的证件,你俗姓房。”

“我们村的规矩,遵照神灵的旨意,不杀房姓人。”

“你走吧。”

第三十六章 036

灵丘子第二天就被村民赶出了怜神村。

此后,他也曾暗地里重返村子,想要重走一遍那晚的路径,却再也没成功过,村民们用某种方式修改了去祭洞的密码。

但他知道,断手求愿,甚至于更血腥的血祭,依旧在这个古老村庄的某处悄悄进行。

此后数年,他对阴歧莲祖的好奇心有增无减,不分昼夜地投入研究,如何破解守墓的奇门遁甲,为什么莲祖对房姓人格外宽容,一无所知,甚至于莲祖信仰是如何起源的也搞不清楚。

“世间的神灵,无一不有前世今生。”

例如道家三清,是天地万物的化身,例如妈祖娘娘原名林默,父母家谱可考,从凡女到神坛,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

“阴歧莲祖没有出身,不知来处,几千年前的某一天,突然冒出一群信徒为它建宫立庙,人们甚至没搞清楚它是个什么东西就开始膜拜它,随着人口迁徙把信仰传到全国各地。”

灵丘子也从房倦之听说了元蕙如的家族传说,沉吟:“莫非真的是归墟神仙降世?”

他语气一转,有点自得,“我研究它多年,不是一无所获,至少我知道了这位邪神的名讳。”

元蕙如忙问:“叫什么?”

灵丘子把人带到这身临其境讲故事是有原因的。

元蕙如又跟着他走出莲祖庙,宫庙隔壁是当地的道文化专题博物馆,展览本地挖掘出的道教文物用的,门口树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碑,上面写着“郁梧汉墓遗址”。

灵丘子简单介绍,二十多年前这座莲祖庙修缮维护的时候,发现下面葬着一座汉代古墓,根据出土的墓碑资料显示,墓主正是当年主持修建这座莲祖庙的一位汉代郡吏。

灵丘子直接带元蕙如房倦之,经由倾斜直通地底的甬道,进入地宫,去看汉墓的出土文物。

他先是让元蕙如去看一块东汉勒刻的石碑,上面是阴刻的隶书,又是艰涩的文言文,元蕙如自然是看不懂的。

房倦之国学功底深厚,边辨字边给她翻译,大概讲的是建初三年,墓主人郁梧郡功曹(官职)师起(人名)出资主持修建宫庙,竣工当天发生了祥光普照、彩凤绕梁等吉兆,基本是歌颂神迹的溢美废话,可以忽略。

元蕙如听完,纳闷地瞅着灵丘子,没提莲祖名字呀。

灵丘子见她掌握基本知识点了,又引她去到玻璃展柜前,这里集中展览了墓中出土的 34 枚木牍,历经两千多年,刻在简牍之上的墨字依旧清晰。

灵丘子手隔着玻璃,熟门熟路地指点某枚木牍。

元蕙如俯下腰,脸几乎贴在玻璃上,眯着眼努力看,依稀辨别似乎写着:“神……姓、姓元氏……”

房倦之在旁边接下去,“姓元氏,讳奉真。”

元奉真。

元蕙如惊得把头往后仰,也姓元?

她迅速和房倦之对望一眼,立刻否认,“我家族谱上,没有祖宗叫这个名。”

假如神真叫这个名,按照她观落阴时太姥姥提及莲祖的态度,没有同宗亲戚的热络,分明是不熟,厌恶,按照天外来客处理,甚至她觉得,包括她太姥姥在内的历代元氏女,也不一定知道莲祖的真名。

只能暂时按巧合处理。

一个汉代的小吏怎么知道神灵的真名?

展览柜旁有解说二维码,元蕙如扫码进去,快速听了木牍的翻译全文,觉得这就是一个灵异故事。

木牍是墓主的日记,一个他死了也要带进棺材的噩梦。

木牍开头,这位师起的古人先慌张地自我疑惑,讲他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但他又过于恐怖,好像要把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说出来,才能缓解他的惊骇。

上一篇:姐姐她风情万种下一篇:白昼如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