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实话。
对于孩子们来说,一步错步步错。
季长峥一直都担心,绵绵在漠河那地方,会耽误了下去。
毕竟,漠河的教学质量和北京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沈美云揉了揉眉心,“季长峥,你说的我都知道。”
“但是——”
她低低地叹口气,“我不愿,绵绵也不愿意。”
她和绵绵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她在哪里,绵绵就在哪里。
若是她回来北京,绵绵自然会跟着回来北京,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她在漠河,让绵绵单独回来北京。
她自然是不同意的。
在她们的眼里,在一起生活,比所谓的好学校,好老师更为重要。
更何况,沈美云有信心,在前期阶段,她能够把绵绵的基础打牢固的。
至于以后。
有了北京户口,想要转回来读书,这不是随时可以的事情吗?
见沈美云坚持。
季长峥便没有在劝说,接下来两人的没有说话。
沈美云靠着椅子,看向窗外,七十年代的北京,还不像是后世灯火通明。
而现在的北京,才八点多,外面就一起漆黑了。
甚至,路上的行人都没有几个。
她安静的欣赏着景色,季长峥一边开车,一边忍不住看她,“在等等,等我们手头的事情了了,我们就回来养老。”
他能感觉得到,美云很喜欢北京。
沈美云闻言,她笑了笑,月色下,她眉目温婉动人,“好啊。”
“到时候绵绵也大了,就咱们两个人住一块。”
孩子大了,自然要飞出去,这点觉悟沈美云还是有的。
其实,她也很清楚,将来能陪着她共度一生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孩子,而是她的爱人。
两人从年轻到年迈,从青春靓丽到白发苍苍。
季长峥特别爱听这话,每次一听,心里就忍不住高兴起来,“好啊,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沈美云,“那是自然。”
从季家到潘家园,季长峥开了足足半个小时的车程,好在晚上的时候,一路上都是畅通无阻的。
那小摊会是十点开始,沈美云他们八点半出发,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
但是没想到,还有比他们两人更早的人。
那外侧的巷子口,已经站了不少人了,为了不引起监察者的注意力,所以大家都很小心。
没有聚集站在一起,反而是站的零零散散,到处都是。
而且,统一都藏在阴暗的那一面,若不是细看,根本察觉不出来。
沈美云看到这里,便收回了目光,“我们下去?”
季长峥嗯了一声,“我来停车,你在路口等我。”
沈美云自然没有不答应的,从车子上一下来,便把棉袄上的帽子给戴上了,外加上前面戴着的围巾,只露出了一双过于清亮明澈的眼睛在外面。
这样打扮的沈美云,就是季奶奶在这里,也不一定能认出来。
她一下来,暗处就有几个人在打量着她,目光算不上好,但是也算不上坏。
这让沈美云,下意识地捏了捏指节,大晚上的一个人站在这里,说实话,饶是她也少了几分安全感。
好在季长峥停车很快,在加上他也担心沈美云一个人,便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
把她揽在身后。
与此同时,季长峥抬眼扫了一眼暗处的人,鹰隼一样的目光扫过的地方,窥探的人顿时把头低了下去。
哪怕是离开了一段距离,他们也能感受到对方目光下的压迫感。
这是个狠人。
大家顿时打消了之前的探视的念头。
说实话,季长峥出现后,沈美云是由衷地松了一口气,“还好你来了。”
季长峥紧紧的牵着她手,藏在了大衣之下,“咱们进去吧。”
在门口杵着,也没意思。
沈美云嗯了一声。
说是十点钟开始的小摊会,其实这会已经陆陆续续,摆上了。
大家都带着几分警惕,四处搜寻着,一旦若是有检查者进入,便卷起铺盖走人。
进了里面后。
季长峥便从兜里面拿出了一根手电筒,巴掌大,藏在袖筒里面,打开光亮的地方,刚好能把前面一截给照亮起来。
沈美云见他打开了,她也拿了一节手电筒出来,比起季长峥的手电筒,她拿着的这一只更为袖珍。
刚好让她攥在手心里面。
“要去那看看吗?”
有个年轻人刚从身上褡裢上,取下了几件物品,摆放在地上的小摊子上。
和别的摊主一脸不舍不一样。
他脸上则是兴奋,终于可以把爷爷收藏的这些老物件给出手了。
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有句话叫做,崽卖爷田,崽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