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分自然也就岔开了。
陈秋荷在急着去厨房之前,还不忘在看一眼几个孩子。
“银花银叶长高了,也长大了。”她语气感慨,“丽华倒是沉稳了不少。”
她是以长辈的姿态来看人的,带着一股亲昵劲。这让,乔丽华和银花银叶她们心里也热乎了不少。
“陈姨,不用忙活了,本来就是我们打搅你,要是在一通忙活,我们才会过意不去。”
“说什么打搅?”
陈秋荷是真喜欢这几个孩子,“你们来,我高兴,一早都盼着了,也没做啥好菜,都是家常菜。”
“好了好了,快进来,我去炒两个菜,火锅就可以安排上了。”
院子就这么大,隔着墙,沈家这边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其他邻居的。
大家本来都在屋里烤炉子了,这会听到动静,忍不住探头看热闹,“陈老师,你家来客了啊?”
邻居间就是这样,因为住在一个屋檐下,谁家来客都是一清二楚的。
陈秋荷嗳了一声,“是啊,来了一些老家的亲戚,先不和你们说了,我去炒菜了啊?孩子们第一次上门不能慢待了。”
大家顿时摆摆手,“去吧去吧。”
纳罕地看向乔丽华和银花银叶几个,这把银花银叶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只是朝着大家害羞的点了点头。
倒是乔丽华大大方方道,“叔叔婶婶好。”不愧是做干事出生的,如今这口才也跟着练出来了。
她这般态度,让邻居们也跟着纳罕了几分,“瞧着你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也是咱北京人啊?”
乔丽华,“是啊,从北京下乡的知青。”
这话一说,大家顿时安静了下,借着微弱的月色,仔细打量了下她,半晌,才说,“孩子下乡受苦了吧?”
这话一说,让乔丽华骤然怔了下,她下乡十年,期待过无数次家人对她说这句话,但是没有。
一次都没有。
没想到第一次来美云家,竟然被素不相识的邻居给说了出来。
这让乔丽华的鼻头一酸,她笑容苦涩地掩饰过去,“过去了,都过去了。”
在苦在难的日子都熬过去了,如今她再次考回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名北京人。
这一次,就是谁都赶不走她!
等进屋后。
沈美云有些诧异,“我们院的邻居是出了名的厉害,你竟然能和他们聊在一起,丽华,你真厉害。”
都是一些老阿姨了,精明算计,为人圆滑世故。
乔丽华笑了笑,实话实说,“他们知我下乡苦,我谈他们留北京的好,仅此而已。”
第241章
人和人之间交谈就是这样的,要想聊天愉快,那就要多说别人爱听的。
这样聊天的过程,自然就舒畅。
这一点是乔丽华,一点点通过实践得到的,能够公社混成二把手,若是没点功底,也做不到这一步。
沈美云听到这,拉着乔丽华的手,“这样来看,过去的经历的一切都值得。”
因为每一种经历都留下了痕迹,一个向上成长的痕迹。
乔丽华,“是啊,没有白走的人生。”她看着烟火气十足的大杂院,声音也跟着飘忽了几分,“我以前做梦都是想回到北京大杂院。”“
“如今回来了,让我有一种踏实感。”那些走过的弯路,如今再次被掰正到正确的航道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那些弯路,并没有白走。
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会留下痕迹。
“美云,你知道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正面的鼓励,我所要的东西,在我的努力之下,我一一都会得到。”
乔丽华离开了候东来,她也活出了自己的一片人生。三十岁的乔丽华笃定,清晰,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一步步取得胜利的果实。
二十岁的乔丽华,只会在黑暗中哭泣,她不肯相信自己,宁愿把希望放在候东来身上,选择抱团起暖。
而最后的结果,给她当头棒喝,这个世界上能相信的只有自己。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沈美云看着脱胎换骨的乔丽华,忍不住朝着她击掌,“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十年前的乔丽华,无法相信自己会回到北京,十年后的乔丽华,站在北京大杂院门口,看着夜色,去畅想未来。
“是啊。”
乔丽华笑了,她眼里带着细碎的光,突然放出一个重磅级消息,“我没有被师大录取。”
沈美云,“什么?”
她很震惊,“你没被师大录取,那你大学怎么办?”到了这一步,对方才说出这么一个消息,怎么能让沈美云不震惊啊。
乔丽华,“我当时填了两个志愿,一个是师大,是个是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