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626)

可朦胧的阴影一直覆盖在众人头顶。

如今是六月初。

离六月初六越来越近,那是镇北侯和谢璋,谢君华,几位夫人的忌日,每年一到忌日,在宁州时哪怕是紧急军务,将军们都不敢来烦谢珣。

凤妤也知道六月初六是大忌,养伤这段时间尽量没有提起这件事,尽可能地逗谢珣开心,希望谢珣心中能轻松一点。往年在宁州还算好,有谢珏相伴,镇北侯和谢璋等人都葬在宁州,每逢忌日,谢珏和谢珣不管在哪儿,都会回宁州扫墓祭拜。

不说忌日了,就是寻常初一和十五,谢珣都会去墓园坐一坐,偶尔在山上吹吹曲子,排解压力。

今年忌日,怕是回不了宁州。

不管是谢珣,还是谢珏,都分身乏术。

京中仍是风声鹤唳,锦衣卫对城门排查越来越严格,牡丹楼因大火烧过,且被锦衣卫怀疑,停业数日,齐王就算护着十三娘,也因是锦衣卫都有些忌惮。十三娘和姑娘们没有被牵连,齐王已在中间斡旋,极力相护。

陈墨带锦衣卫这样严格的盘查下,镇北侯府的死士们也原地待命,等候命令,所有的人静默。

凤妤想,宇文景在宁州也有眼线,知道谢珣不在宁州养伤,也没有去江南战场,定会怀疑谢珣来了京都。

他们越深居简出,越是安全。

飞影临摹好信件,已送到内阁诸位官员的手里,果真朝野震动,消息很快就在京中流传,宇文景和独孤靖来往书信被贴在南城集市口,百姓震怒,议论纷纷,不少学子要求天子自证清白。

临摹的信件,虽不足以做实宇文景的罪名,可独孤靖的指证,早就从宁州传到京都,宇文景管不住京中舆论,也管不到天下舆论。

宇文皇族宗室几名不理世事的皇叔也出山质问宇文景是否曾与北蛮勾结,残害忠良,是否打算割地赔城,引北蛮进城。

宇文景百口莫辩,焦头烂额,朝局也变得波云诡谲,林和礼和张伯居不管再怎么努力,民心离宇文景越来越远。

这一日凤妤陪着谢珣在桃花树下晒太阳,桃花下摆一张小桌子,放置一套茶具,这是凤妤从宅院内搜出来的。

她陪谢珣晒太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煮茶,谢珣轻笑说,“你这喜好和二哥一模一样。”

“我的手艺比不上二哥,只能糊弄你。”凤妤轻笑说,谢珣对茶没那么多讲究,对他而言,那就是解渴的。

谢珣失笑,凤妤忍不住好奇地问,“你从小长在京都,为何对氏族子弟喜好的东西都不感兴趣,煮茶品茶,下棋抚琴,你都不擅长啊。”

第506章 妻子

“要是和二哥比,我自然是不擅长。可也远胜许多世家子弟,谁说不擅抚琴,琴棋书画,羌笛和萧,我都会品鉴。煮茶品茶,不热衷,也不算一概不知吧。我幼年时不爱这些附庸风雅的玩意,学得少。只是母亲说,世家子弟对这些东西都要涉猎,我就耐着性子学了点,能糊弄就行,何苦要精通呢?这些东西全是花架子,又不能助我打一场胜仗,学之无用。”

“你不愿学,侯夫人也不管吗?”

“母亲对我要求极低,健康长大就好,反正有大哥和二哥……”谢珣提起谢璋时,难免又想到那惨烈的一幕,心口钝痛,他不想也惹的凤妤伤感,语气轻快地说,“母亲与寻常大家闺秀不一样,特异独行,正因如此,父亲才会对她一见倾心。”

“我也很佩服侯夫人。”凤妤听过许多有关于侯夫人的传言,她当姑娘时就是京都最好看,最洒脱的少女,“林氏嫡女,从小都被教养怎么当一名高门长媳。甚至是怎么当一名皇后,侯夫人当年嫁给侯爷时,许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林氏女很少嫁到武将家里来,当镇北侯夫人,压力比高门长媳要大得多。”

谢珣情窦未开时也听过几位夫人谈论他的婚事,那时他也没有中意的女子,心中就想着日后娶母亲这样的女子。

能撑得起门楣,又识大体,是所有男子心目中的良配。

“我觉得世家女教养,违背了天性,长辈们教我们出嫁从夫,要讨得夫君喜爱,与他白头偕老。可她们又教我们,要识大体,不能善妒,要容得下夫君的三妻四妾。既要和夫君白首偕老,又要容得下三妻四妾,这天下几名女子能做到。侯夫人把姐夫,二哥视如己出,与两位姨娘情同姐妹,把你们兄弟三人教养得这么好,就这一点侯夫人就是我心中最了不起的女子。”

三妻四妾这话题,谢珣其实并没有太多抵触,这和他的教养,成长环境有关,他从小被宠着长大,父亲虽严厉一点。夫人和两位姨娘,兄长都特外疼爱他,谢璋也做到了长兄如父。

安知晓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