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璋名声大噪,人人赞誉,有些朝臣会故意夸赞谢璋,又对谢珣露出怜悯的神色,哥哥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他却被丢弃到京都卫,天壤之别。谢珣对这种拙劣的挑拨离间嗤之以鼻。
安远侯和镇北侯府嫡系一脉夸谢璋,那是真心实意的,太子看着那一群人围着谢珣道喜,眉目含笑。
他容貌俊逸,端正,身量虽不高,高居太子位十年,积威深重,旁人不敢直视,倒也不显得什么。有一双含笑的眼睛,眼窝极深,眼线偏长,笑起来有一种书生的文雅气。
他朝谢珣走来,听到安远侯夸谢璋少年英雄,英勇无双,堪比谢珣当年单骑救主,谢珣连连摆手称自己和两位兄长相比,宛若尘埃,不值一提等等。
几人见太子过来,纷纷行礼,安远侯知道他们有话要说,行礼后告辞,太子说,“侯爷战报上说,开春前能大胜还朝,孤就知道,能降服北蛮的,定是镇北侯府的好儿郎。大公子年少英雄,孤打心眼里敬佩。”
谢珣笑说,“大哥射杀北蛮王,非一人之功,是四十万大军齐心协力,太子言重了。”
“孤仰慕大公子已久,可惜不曾深交,等大公子还朝,孤定好好和他喝一杯。”
太子和谢家兄弟的确没太多深交,他和谢璋同龄,在宁州长大,谢璋在京城出生,长大。建明帝登基后,太子来到京都,谢璋正好去宁州杀敌,即便是回京,镇北侯府三兄弟和京中权贵子弟来往都比较少,喜欢三人结伴去庄子赛马。
第110章 敲诈
若是北蛮和宁州停战有数月时长,谢璋会偷偷跑去陪凤姝走南闯北,有调令直接去宁州。
两人的确无深交,仅是宫中宴席的数面之缘。
谢珣看着太子远去的背影,微微蹙眉,太子敬上怜下,除了敛财和军粮案上督办不力,并无劣迹。军粮案上太子能做的也很有限。户部拨不出款,又有天灾,东宫没有魄力向七大世家要粮,军粮案上必落把柄。
太子妃产后,谢珣随侯夫人去看过,她脸色红润健康,和太子相敬如宾,过得不错,太子因军粮案有愧,也有意向镇北侯府示好。谢珣也希望东宫和侯府能和平共处,毕竟是下一任储君,嫡长子又是林家血脉,太子并无磨刀向侯府的理由。
至少……这几年不会的。
东宫。
太子回到府邸,换了常服后,往太子妃殿中走去。太子今年二十三,仅有三位妃嫔,除了太子妃林玉漱外,两位良娣身份不高,且无子嗣。
“太子妃真有福气,诞下殿下唯一子嗣,又得殿下偏爱,真真是三世修来的福气。”
“殿下每日回宫,都要先来看太子妃和皇太孙,简直把他们捧在掌心。”
……
太子俊美温柔,太子妃娴静柔顺,在宫女心里,他们琴瑟和鸣,恩爱不疑。林玉漱生下皇太孙后,宠爱更盛,羡煞旁人。
林玉漱要坐满六十天的月子,尚在月中,太子来殿中陪太子妃用膳,又抱了皇太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林玉漱笑着看他们父子玩耍,只觉得殿中暖和如春。日子慢慢的又有了盼头。
婴孩觉多,太子陪着皇太孙睡下后,又陪林玉漱叙家常,这才回前院。
大宫女素素说,“姑娘,殿下对您真好,每日下朝先来看您和太孙,不管再忙碌都会陪您一起用膳。”
“这些事,谁家夫君都做得到。”太子妃手指轻轻地勾着太孙的手,婴孩的手稚嫩又软,她的心也跟着软起来,“阿宝要平平安安长大啊。”
东宫前院,林晟已在候着。
苏公公上了热茶后,退了出去,屏退左右,殿内只剩太子和林晟,太子拿着手绢轻轻地擦手,似是沾到什么脏东西,每一根手指都仔细擦拭。
“查得如何?”太子声音温柔,还带着笑意。
林晟凝神静气,轻声说,“城北雪灾时,又是凤妤暗中相助,那一片军户有武德将军麾下的兵。凤妤平时照顾颇多,往年准备粮食,药物和衣物帮他们度过难关,今年比较特殊,因有小侯爷插手,凤妤神隐。镇北侯府余粮不多,都是凤妤垫资,小侯爷给凤妤打了五十万的欠条。”
太子沉默地吹着茶沫,修长的手指洁白如玉,轻吐两字,“麻烦。”
凤妤为城北做事,不是秘密,建明帝和太子都会收到线报,这么大的事若宫中一无所知,那就是禁军和锦衣卫的失职。
前两年,太子并不管她。说实话,他不在乎那片平民的死活,有人替官府管了,又不喜欢户部出钱,他乐见其成。且凤妤聪明,不居功自傲,也不博名声,太子也就放任不管,没想到今年小侯爷横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