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达到了目的,就不会对容知县下毒手。
还有,是因为她来了,铁矿才这么早被发现,而在原剧情里,铁矿现在肯定没被人发现,或许一直没被发现都有可能,容知县也就不会被太子惦记上。
不,不对,谢亦云摇头。
在女主的记忆里,容知县和司空烈都只是普通百姓,没有官职在身。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很可能是因为在那本小说里,太子抓到了他们的把柄,把他们撤了下来。
司空烈在给原身收尸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县尉,那么在元正三十一年之前,铁矿就应该被人发现了。
想到这里,谢亦云又有了新的疑惑。
既然容知县和司空烈被撤了官职,碍不着太子,那么在元正三十三年,他们又为什么会惊马而死呢?
书中元正三十三年的惊马,又到底是意外,还是太子的手笔呢?
谢亦云是倾向于相信惊马是人为的。毕竟和他们初五的经历重合度太高了,同样的惊马,同样的飞燕山。
可是原因呢?太子为什么非要两人死呢?
按照她的猜测,元正三十一年之前,铁矿被发现,太子指使人状告容知县等人,以他们治理地方不力的理由罢免了他们的官职,换上了自己人。
到此为止,容知县和司空烈对太子不再构成威胁,然而,太子仍然在元正三十三年通过惊马事件将他们除去。
为什么呢?
谢亦云很想穿越到这本小说的作者面前,抓住她狠狠摇晃:为什么呢?你倒是写清楚啊!你这是甜宠小说吗?里面这么多刀子!
江护卫疑惑地问:“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来天下都是他的,他何必使这样的手段来抢夺一座铁矿?”
容知县熟读史书,又对太子的行事百个看不上,于是直言不讳。
“太子到底还只是太子,将来能否登位可说不定。”
“他抢夺铁矿,要么是想扩大财力,用于收买人心或者增强势力,要么是想打造武器,增强军队力量,以防万一。”
谢亦云侧目,这个“以防万一”说得意味深长啊,只差明说太子有异心了。
接下来要商量他们针对此事的后续动作。
司空烈力主把所有的上奏给皇帝,揭开太子的老底。
容知县不同意。
他虽然气愤,但也知道只凭一个死士的供词扳不倒太子,反而在明面上站到了和太子敌对的位置上。
他死不足惜,但他还有夫人,有孩子,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
谢亦云也反对这个主张,凛然道:“蛇打七寸,必须一击而中,否则反受其害。”
最后议定,在给皇帝禀报时,不提太子,只说易大将军想要抢夺铁矿,于是下手暗害容知县,先是制造惊马事件,然后派出的死士又公然劫杀。
谢亦云悠悠道:“易大将军暗中抢夺铁矿想要干什么,是他自己要抢的,还是给别人抢的,皇上圣明,心中自然有圣断。”
从云大将军的事可以看出,皇帝是个多疑的,他们只字不提太子,可是易大将军是太子的大舅,皇帝自然会疑心到太子身上。
人总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不说,由皇帝自己推出结论,说不定比他们直接指控太子的效果更好。
让太子和易大将军打起全副精神去应对皇帝的猜疑吧,在这个当口上,他们绝对不敢再对自己这边下手。
至少在皇帝打消疑心之前,自己这边是安全的。
谢亦云恶劣地想,不知皇帝的这份疑心会持续多久,会不会有爆发的一天?
=
初十,谢亦云、江护卫、裴言、云夫人返回平阳县。
他们原计划初六就回平长县的,特别是云夫人,初八军队集合,她应该在场,可是出了惊马和劫杀的事,他们一直等着死士招供,就耽误了回去的时间。
这时云夫人上了马车,急急地催促谢亦云三人:“快上车。”
县衙门口,容知县、司空烈和两个孩子都站着送他们。司空如今年要开蒙上学,留在平长县,没跟着云夫人一起。
司空如不舍母亲,叫道:“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乖。”云夫人哄道,“娘把事办好了就回来看你,七天,七天娘就回来,小如要乖啊。”
“好。”司空如软软地应着。
容山在她身边,安慰地牵起她的手。
看着两个孩子,谢亦云脑子里梳理着小说中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