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嫡枝中没有大魄力、大本领的人时,旁枝中有人能站出来,引领家族继续向前,是幸事。
谢家家主心中拿定主意,对谢三爷道:“以后和澧州所通节礼,比照谢二太爷。”
谢三爷一愣。
谢二太爷是谢家现存的最高长辈,谢大爷的亲叔父,因为不适应中州气候,儿女们把他送到了更加温和宜人的合州。
每年送到各处的节礼,谢二太爷那里的是最厚最重的。
而送到澧州的,只能说不厚不薄,中规中矩。现在陡然把规格拉到顶高,他不由得有点疑惑。
纵然因为谢七郎的关系,他们要和澧州拉近关系,也用不着这样啊,毕竟澧州的谢家只是旁枝。
谢大爷把他脸上的疑惑和不以为然尽收眼底,心中叹息,三弟算是家族里较有见识的,通观全局、预判局势的能力还是差了点。
“按我说的做。”谢大爷郑重道。
谢三爷有一宗好,最听家主的话,此时虽然不解,也连声答应:“是。”
从书房出来,他当即吩咐下去,以后不管是澧州谢家人上门,还是他们这边送节礼到澧州去,见到澧州谢家人,务必亲近、恭敬。
在他吩咐下去这话的第二天,谢亦风带着车队,来到中州谢府门前,求见谢家家主。
=
“谢郎君,您小心着,这里有台阶。”仆从满面笑容,引着谢亦风往府宅里走。
“哎哟,谢郎君,小心那枝叶,别扫到衣裳。”
谢亦风一边跟着走,一边心想,嫡枝果然还是不同的,看这仆从训练有素,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心里热乎乎的。
走到一间房子前,一个中年人迎上前来:“是谢四郎吧?我比你大一辈,行三,你叫我三叔就行。”
谢亦风也不拘束:“三叔。”
进到屋里,看到坐着的中年人,知道就是他们谢家的家主了,恭恭敬敬行礼:“大爷。”
“叫大伯。”谢大爷含笑道,“坐。”
谢大爷先一一问起澧州的谢家人,身子是否安好,大郎二郎……六郎都做些什么差事,小娘子都出嫁了吗,嫁过去可还顺心……
谢亦风一一作答,心里却忍不住诧异。
先让他叫“大伯”,现在又如此关切,看这架势,竟是拿他当嫡枝子弟待了。
说了一会话,谢亦风道明来意,又问在和中州相邻的两个州里,谢大爷可否推荐合适的贩卖茶叶的人选。
这是谢亦云交代的。
让谢大爷推荐人选,也是给他送人情的机会。
“行。”谢大爷答应,“你先歇息,明天我带你去阳州和炎州找人。”
说定后,谢亦风告别出来,随仆从去给他安排的房间。
屋内,谢大爷面上带着笑意,对谢三爷道:“谢七郎是个好孩子啊。”
谢七郎的茶叶多的是人抢着卖,哪里还用得着他来推荐人,谢七郎此举是存心和他拉拢关系。知道亲近家族的孩子,当然是好孩子,他喜欢。
=
谢亦云不知道中州的谢家家主夸她是“好孩子”,她让谢家家主推荐人,确实是想拉拢他,毕竟她现今还没成长起来,要靠谢家护着,当然要处好关系了。
而现在,她正高兴得恨不得高歌几曲。
继水泥出炉后,她的钢铁也炼出来了!
第54章
“少爷, 刀成了!”
刀匠双手托起刀身,捧到谢亦云面前,面上是掩不住的激动。
手上的这把刀, 用的是县太爷教授的方法炼出的钢,而后他亲手锻造而成。以他丰富的造刀经验,一眼就能判断出, 这是一把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宝刀。
“好, 我看看。”
谢亦云握住刀柄, 举在眼前, 仔细查看。
刀刃薄如纸片, 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一切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而刀背厚实乌黑, 给人以稳重和安全感。
锐利、稳重, 两者完美结合, 融入这把刀里。
刀的刀刃是用优质钢制成,无坚不摧, 而刀背要求有较好的韧性, 使得刀不易被折断, 所以用熟铁制作。
这样刀刃锋锐, 刀身坚韧,既满足了对刀的不同部位的要求, 又节省了钢材。
“好刀。”谢亦云赞道。
这是用灌钢法炼出的钢造成的第一把宝刀,看起来比这个时代所出的宝刀都要锋利,而且最重要的是, 这刀可以量产啊。
这是造出的第一把刀,很快她就可以造出一千把、一万把。
“找个东西试试这把刀。”
谢亦云兴致勃勃, 目光四下一扫,定在江护卫身上。
江护卫的腰间挂着他最宝贝的剑,察觉到谢亦云的视线,警惕地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