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钰宁回过神 ,微笑着迈步进入,按捺住心底的疑惑,给太子请了安,随后思索了下,又给太子妃重新见了礼。
“臣女今日多有打扰。”
谢昭然一直沉默着坐在一边,看到师钰宁的行礼,才微抬了眼眸,看了眼她这忽然疏离的态度。
太子倒是有些惊讶于师钰宁这番妥帖的礼仪,虽然久居东宫,对于上京一些热闹的传言他也是多少知道些的。
何况昨日回来后,他还专门着人打听了一番师钰宁的为人。
得到的消息都是,师钰宁出生乡野,很是没规矩,还颇为天真。
今日一瞧,流言倒是有些不准确了。
太子温和地笑着说道:“师姑娘无需这般多礼,东宫好久不曾热闹了。”
“别站着了,快坐下,正好瞧瞧,今日昭然备的这些吃食你可喜欢,咳咳。”
师钰宁神色有些僵硬,道谢后走到了一旁空着的位置上,坐定后,紧张地看向了食案上的菜色,祈祷千万别都是水煮的,好歹有一两个下饭的菜就好。
东宫的待客宴席倒确实十分的有牌面,食案上盛器溢羹,碗碟杯筷都是一整套的汝窑瓷嵌金边。
粗看真叫人赏心悦目,怨不得盛京贵人饮食讲究个色香味俱全,这看起来好看,还真是让人心情舒畅,食欲大开。
当确定这些菜肴不是水煮的后,师钰宁的心彻底放下了,肚子也随之饿的欢叫了起来。
“多谢太子妃盛情款待,这些看起来都很好吃。”
食案上除了有如今上京勋贵中热门菜色山海兜、鸳鸯炙、百合虾茸等,还有薄皮鲜虾饺、豆面饽饽等点心。
都是很考究各府厨司的菜品,能让人感受得到主人家的盛待。
“喜欢就多用些。”一直没说话的谢昭然忽然开了口。
“嗯,那我不客气了。”师钰宁开心的应下,拿起筷子,就近夹了个爱吃的虾饺。
一边嚼着,一边打开了食安靠左上角的青瓷盖碗。
“唔,芋头羹!”
嘴里的虾饺还没完全嚼烂,充斥着口腔,叫师钰宁说出口的话有些囫囵个。
她两眼放光,激动地指着掀开了盖子的青瓷盖碗,看向了太子。
“竟然是芋头羹!”
这真是叫人惊喜和意外!
师钰宁狠狠吸了一口从盖碗里飘出来的香气,这熟悉的味道,可不就是他们临州的特色芋头羹吗!
师钰宁进京大半年,就有大半年没吃了。
上京的人好似不喜欢芋头,也不爱汤羹,侯府的厨子也做不来这菜。
“我在京中这么久,还从未见过哪家席面上有芋头羹的呢。”师钰宁惊喜地感慨道。
太子面前的盖碗早就是打开了的,看到师钰宁终于发现了这个惊喜,太子笑得富有深意。
“别说师姑娘惊讶了,本宫在这京中近二十年了,也从未见过这道菜色。”
“啊?”师钰宁惊讶出声,“太子从前没有吃过芋头羹吗?”
这才临州可是四处可见,在京中她就不知道哪儿有了,可是如今这菜出现在东宫宴席上,怎么太子会没见过。
太子笑而不语,转头看向了兀自在吃饭的谢昭然。
感受到两道目光灼灼投来,谢昭然放下筷子,拿起手边的盛好芋头羹的碗碟,浅浅抿了一口,随意地说道:“厨司新来的厨子是南方人。”
原来如此,师钰宁一脸开心,这厨子可能是她的老乡。
太子抿唇一笑,当接受了这个解释,转头看向师钰宁:“这番倒是托了师姑娘的福了——”
不等太子话说完,谢昭然不轻不重放下了茶盏,发出‘咯噔’一声,谢昭然斜睨了眼太子:“闭嘴吃饭。”
太子被斥了,也不恼,捂着嘴咳嗽了两声,拿起筷子开始用膳,只是脸上的笑容像是怎么也压不下去。
师钰宁看着两人的互动,抿了抿唇,不禁感慨道:“太子同太子妃感情真好啊。”
好像她爹她娘在家用饭,她爹也总是被她娘训斥,被斥责了也不恼,笑盈盈继续吃饭。
她这话一说完,谢昭然刚拿起的筷子,手一哆嗦,又掉回了食案上
太子也是,险些没拿住筷子。
两人手头的动作同时一顿,齐齐看向师钰宁,一个蹙了眉,一个僵了笑,似是很不解,她怎么会有这想法。
不管她是为何会有这番想法,太子觉着他造成的误解,还是有必要解释一番。
“本宫同昭然,是表兄妹,打小一起长大的情谊,昭然对本宫日常里很尊重。”
太子将话绕了两圈,委婉表达了一番他们这种感情并不似一般夫妻。
师钰宁听完点点头,眼里闪过了然的目光:“我懂了,这就是相敬如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