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倒也好, 她如今又不能时时刻刻都跳池子里,平常时候情绪还是会受“故事”影响。
若叫母亲知道箫予衡这般过分。她却还是黏黏糊糊断不干净,反而叫家里人气急。
苏淼淼这么想着,便也只装出一副寻常神色:“方去表兄那儿上了药,没什么事。”
长公主虽然心疼女儿,却并不会将孩子放在闺阁娇养。
公主自个是跟着太宗皇帝在军中摔打长大的,在苏淼淼六七岁上,便亲自教了女儿拳脚骑射,这么点磕碰擦伤,都只当是寻常。
检查过苏淼淼已经上过药的手心后,长公主也只是随口叮嘱一句:“该小心些,你姐姐身子弱,禁不得摔打。”
苏淼淼乖巧应了一声,又关心问道:“阿娘你怎么了?不是去祭拜先皇后,是路程远吗?”
蓬莱宫大殿里便放着赵皇后的神位,她们第一次来便已经拜过了,今日母亲去祭的,是赵皇后在山中的陵墓。
原本元太子都并没有打算请人墓前,只说赵皇后遗愿,在山水之中清清静静,不必人来守陵拜祭,还是母亲坚持,今早才特意去了。
长公主回过神,神色怅然:“不远,怀芥说得不错,崇山峻岭处,清风明月间,果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苏淼淼闻言越发奇怪:“路程不远,那阿娘怎的看着这样累?是在缅怀故人吗?”
长公主饮一口琥珀酒,摇头嘲笑:“小个半人,知道什么缅怀?”
或许在父母眼里,自个的孩子就是永远的都长不大的,连眼看及笄的女儿,都只是个半大的小人。
苏淼淼也不反驳,只清脆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嘛,横竖阿娘要是有什么想说,我就听着,总比自个喝闷酒好是不是?”
长公主看着女儿圆亮的眸子,面上不显,心里却已经软了下来:“好,与你说,是在缅怀赵皇后。”
苏淼淼在一旁坐了下来,也想伸手端酒喝一口,却被长公主眼疾手快的拍了回来。
她随了母亲,也是爱酒的,酒量亦不错,七八岁时,便能喝些花果酿。
直到现在,平日里这些清淡的果酒,她喝多少都没醉过——
至于更烈的,便像眼前的琥珀酿,母亲不许她喝。
苏淼淼可惜的皱皱鼻子,也只能收手问道:“阿娘从前,与赵娘娘关系很好嘛?”
赵皇后母子在她记事前,就已经离京了,苏淼淼也并没有听说过母亲与赵皇后的旧事。
不过想来,这对姑嫂之间的情分是很好的,或许比现在与姜娘娘的关系还好,若不然,母亲现在也不会这样难过。
苏淼淼才刚这么想着,便听见母亲干脆说出了与她猜测完全相反的两个字:“不好。”
看着女儿诧异的神情,长公主忍不住一笑。
长公主又饮了一盏酒,才慢慢道:“你也知道,我是太宗皇帝养大的,当初陈英战死,我不肯再议亲,父皇心疼,开朝之初,便有意叫我嫁给还是太子的先帝,日后就能再当皇后。”
苏淼淼猛地瞪大了眼睛!
元宗!元太子的身父,差点成了她的亲爹?
不,不对,若是阿娘真嫁了先帝,也就没有她了。
苏淼淼摇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脑海,回过神后,她仔细想一想,却也不是不能理解。
太宗皇帝这样偏爱她的母亲,要论亲事,还有什么比嫁给未来皇帝,成为一国之母更富贵的?
长公主又道:“我当然没应,先帝比我小六年,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大弟,这样的情分,我只拿他当弟弟看,哪里会有男女之情?何况皇后的担子,我也未必担得起。”
苏淼淼安静的听着,听到这儿,心下也不禁微微一动。
元太子刚及弱冠,算起来,岂不是也正好比她大了六年?
若按着母亲的话,元太子看她,是不是也像是看个半大孩子,不会生出什么男女之情?
“……耽搁,辗转半年才又定了赵氏。”
苏淼淼略微出了出神,再留意时,母亲便已提起了赵皇后:“赵氏是陇西赵氏的主宗嫡女,幼承庭训,少有才名,贤良淑德,四角俱全,相貌就自不必提,你只看看怀芥也该知道,神清骨秀,国色天色。”
“她这样的出身相貌,难免自视甚高,许是受不了元帝先被我拒过一遭,才轮着她,大婚之后,每每遇见我,面上客客气气,一丝礼数不肯错,眼睛里却带着一股子较劲儿,多少年都耿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