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都安静下来,看向秦封。
“大伯,北方旱灾已经有两年了,只不过我们一直都不知道而已,今年北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有不少人都背井离乡的南下”
“难道朝廷都不管吗”秦文问的这话受到了大家的赞同。
“怕是管不住了”秦封自然不会把这个消息隐瞒他们。
“那该怎么办,流民不会跑到咱们村里来吧”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慌了。
“慌什么慌什么,让秦封说完”秦大伯出来掌控大局。
“那我就接着说啊,除此之外,老师还告诉我,蜀郡那边已经快两月未下雨,怕的不是流民,而是我们这边会不会有旱灾”
秦封说完,整个院子里鸦雀无声,众人都面色凝重。
农户人家哪有什么丰厚的家底,不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天吃饭罢了。
风调雨顺的一年,不仅人人都能吃上饱饭,还能有多的粮食卖了,给家里人都做上一身新衣,过个好年。
若是遇到那缺水、干旱、和暴雨,一年的收成大减,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那条件更难的人家,说不得还要卖儿卖女卖地,去别的地方某出路。
这也是北方流民南下的原因,这两年南方的收成都不错,朝廷也弄了大批粮食去北方赈灾。
可重重剥削下来,到北方也所剩无几,北方的农户本想着熬过一年就好,没想到第二年也是旱灾,有不少人都饿死了,所以他们才拖家带口的南下谋一份生路。
“家里都囤着有粮食,大家先别着急”秦大伯抬手安抚着众人。
“可粮食只有这么多,万一我们这边旱灾,颗粒无收,明年又该怎么办呢?”秦二伯抽了口旱烟,愁眉不展。
“就怕像北方那样,一旱旱两年”秦奶奶接着说,语气凝重。
“……”秦封抿了抿嘴,何止是一年旱灾或者是两年旱灾的事啊,他怀疑还有别的灾难。
只不过现在他不能说这话,只能委婉的提醒一下他们。
“奶奶,大伯,二伯,依我看,这两年的天气有些不同寻常,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做打算为好,万一两三年的旱灾,总得让一家人都活下去”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秦大伯赞同的点点头,作为一家之主,他免不了要为这一大家子人打算。
“那我们去买粮,还愣着干啥?”性子急躁的秦二伯站起来,急促的说。
“老二,你坐下,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你着什么急”
“咱们还是商量一下该买些什么囤些什么,也有个章程”秦奶奶经历过一次旱灾,那年她失去了两个孩子,心痛不已。
听闻旱灾又来,她忍住心痛,和儿孙们商议起来,该买些什么东西。
第35章 赌债
“如果真的有旱灾,粮食肯定是必须要买的”
“这两年风调雨顺,地里收了不少粮,家里没卖多少,咱们可以再买一些粗粮,平常吃饭也节省一点,不干活时一天两顿,等开春了再找些野菜蘑菇,计划着吃,想来两三年问题不大”
“不过也未必是两三年呢?咱们节省一点准没错”秦大伯说完,又看向其他人。
秦二伯敲敲烟袋,率先说“我家里也有不少粮食,今年秋收后没卖,再买些粗粮吧,平常混合着吃”
“我得买些粮食,家里粮食本来就不多了”高烈皱眉,他以打猎为生,名下只有一亩地一亩田,平常买粮居多。
他原本打算年前拿猎物去卖了,买几袋粮回来过年呢。
“除了粮外,盐得买”秦奶奶是过来人,她记得那一年旱灾,盐价最高时都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斤,比粮价还涨得多。
不少人都买不起盐,整个人肿得不成样子,最后就那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糖也买些”大伯娘也参与进来,糖对于农户人家是个稀罕物,缺粮的时候,有糖吃也能补充力气。
“白糖可以买些,麦糖想吃可以自己熬,省些银子”秦封插嘴。
“小六你这么说,莫非你会熬糖吗?”大伯娘眉心微微一动。
“在府城,老师家的仆人会,他教我的”秦封撒了个谎,他总不能说他是穿越了在网上学会的吧?
他穿越这回事,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哦哦”秦家众人并没有去过府城,也不明白大户人家的仆人到底都会些什么,听秦封这么说,都没人觉得不对。
“那就明天一早去镇上,带上各家的板车”秦大伯拍板。“咱们是去买年货,毕竟这两年收成不错,咱们多买点东西,过个好年”他的话意有所指。
众人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纷纷应道。
如果秦家人大张旗鼓的买粮回来,等到了饥荒的那一日,村里人想起,那他们无论是拿粮食出来还是不拿出来,会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