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而来的学生三三两两,手上拿的不是饮料就是冰棍。
从教学楼的一楼长廊走到食堂,宋颂的鼻尖已热得出了一层薄汗。
热腾腾的饭菜香味从她们踏入嘈杂食堂的那一刹那扑面而来。
也幸亏食堂里冷气打得足,不然这么热的正午,实在令人没胃口吃饭。
林相芜拉着宋颂打了饭菜,正张望着寻找座位,不远处的四人桌上,有人冲她们招手。
“喂!宋颂!这里!”
居然是杨曦茜和她们班上的王思影。
杨曦茜: “你们俩,怎么这么晚才过来吃饭?”
林相芜: “太早过来人挤人,排队的时候都热死。”
杨曦茜点点头: “这倒是,我排完队都不想吃饭了,正好减肥。”
宋颂的目光落在她只剩了排骨渣的盘子里: “那你还吃这么多?”
杨曦茜“哈”一声,笑着伸手来捏她脸: “德性啊,跟年级大佬坐了快一个月同桌,都知道怼人了?”
宋颂顿时连眼睛都瞪大了: “你胡说什么啊?”
林相芜笑着出来打圆场: “还真不关颜睿的事,他从上周末开始就去S市了,都没回来过,宋颂这么说你,只能证明是你自己能吃。”
杨曦茜: “是排骨先动的手!”
-
四个人正在聊天,气氛融洽。
有三个女生端着餐盘坐到了她们隔壁桌,絮絮议论不止。
“你们看到广播社的招新吗?”
“看到又怎么样,你打算去?”
“当然想啊,你想想,广播社不单可以逃避晨跑,光是考试的加分就够让人眼馋了,你上哪搞这么简单的艺术加分项?”
“我劝你还是算了,我听说孟彩彩也要参加,毕竟初中就是广播社的,这次的名额只有一个,她要是去报名,轮不到别人了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劝你还是别试了,去了也丢脸,几个人能比过孟彩彩?人家好歹是专业的,从小练到大,要是她都拿不了那个唯一的名额,我就不信全校还有谁能比她更好。”
这句一出,显然是孟彩彩的实力有目共睹,三人羡慕了一番,切开了话题。
宋颂用排骨汤拌了饭,对身边的议论并不关心。
杨曦茜低声腹诽: “怎么这话听着,好像孟彩彩都跟内定似的,我觉得听她声音,也不过如此嘛。”
林相芜舀汤的手顿了顿,欲言又止。
虽然孟彩彩骄纵肤浅,但她和她们一样,走的就是艺术生的路,基本功底一定比常人扎实。
更何况,广播社的社长孙晔还是她亲戚,保不准这里面不会有什么暗箱操作。
杨曦茜悄悄在桌子底下踢了踢宋颂: “哎,阿姨好歹也是正规乐团里的首席钢琴,我妈之前跟我说,你小时候的声乐她都教你的对吧?”
宋颂点了点。
在聂梨和宋林楠没有离婚之前,两人对于下一代的所有期望和爱意都倾注在原身身上。
而后来原身抑郁自闭,不愿意做任何的交流接触,这部分的兴趣爱好也疏于学习。
王思影: “要不是学习不允许高三的学生参加广播社招新,指不定这次报名更激烈呢,毕竟对于一些想要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来说,丰富的社团经验,会在申请履历上加很多印象分。”
“对啊,”杨曦茜: “更何况,到时候你连午休都可以待在播音室里,反正也没管你,我们写作业,你关了广播就可以吃零食,多舒服?”
林相芜笑着白了她一眼: “别把自己的理想加在人家宋颂身上,她指不定喜欢在教室里写作业呢。”
大段午休的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可以不用和颜睿面对面。
她下定了决心,要找个机会和陈培然说换位置的事,所以在这之前,广播社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过渡方式。
这段时间,班主任去市教育局里学习培训,要等国庆后才回来,她几乎是掰着手指倒计时。
林相芜见宋颂若有思索,正要开口劝她。
王思影已经怂恿道: “对啊,你去试试呗,不见得比孟彩彩差。”
-
周三下午的第一节课就是体育课。
体育课前半节课百米往返跑,后半节课才是自由活动。
宋颂身体不舒服,和体育老师请了假,就一个人从操场走回了教室。
路过学校的布告栏,在社团招新的海报面前停了停,最后还是忍不住从信息架上抽了一张广播社招新的说明传单。
空无一人的教室,空调冷气丝丝。
她低着头翻看招新单上的准备事项:初筛就在今天放学后的广播室,简单的绕口令考核口齿伶俐,句段拗口的文言文校验吐字断句和应急理解,等初筛过了,周五才是终面。
单子背后有个报名表,她填好信息正在低头检查,小小的一张折页传单,却忽地被人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