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母着急道,“那这如何是好?要不还是找村里的,知根知底?”
“这更不可。”
顾小弟当即阻止,“爹娘,最好的亲事就是门当户对,我们家和村里的差距,很快就会拉开。”
“并非我和四哥前途好了,就瞧不起乡亲们,而是把兄姐嫁到村里,确实不太合适。”
“其他的不多说,就四哥的读书天赋爹娘也看见了,将来考中进士,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顾烨斜眼:……
他连举人都没打算考,还进士,叉烧弟弟。
顾小弟没察觉到兄长的眼刀,还在继续分析道。
“所以,到时候我们家,多半会举家搬到京城居住。要是兄姐嫁到村里,我们是把兄姐留下,还是把兄姐的婆家一块儿带上?”
前者把人留下山高路远,受了欺负都不知道;
后者带那么多人,他和四哥两个初入朝廷的芝麻小官,在寸金寸土的京城,根本养不起啊。
不过。
顾小弟话头转回来道,“若是兄姐已经在村里有了喜欢的汉子,我们家也可以成人之美,若没有,就别扶贫了。”
扶贫这个词,顾家从顾烨口中听过,都知道什么意思。
这不是嫌贫爱富,这是人之常情。
之前他们家落难时,别人不也这样想的吗?谁家心疼孩子的愿意儿女去吃苦啊。
顾大姐、顾二哥、顾三哥闻言,全都红了脸急忙摇头。
“没有,小弟,我们在村里没有喜欢的汉子……”
尽管因为家里有出息的弟弟,顾家三姐弟相貌也很不错,村里喜欢他们的不少。
但三人一门心思赚钱供弟弟读书,整天待在家里做绣活,村里的年轻小伙们,完全找不到献殷勤的机会。
顾母看着三个儿女忧愁为难。
“村里知根知底的不行,那些来提亲的富贵人家也不能选,那这婚事咋办呢?”
“不是不能选富贵的,而是现在来提亲的人家,不够资格。”
顾烨继续开口道。
“利益关系始终不能避免,无论我们怎么选,若有朝一日顾家出事,兄姐他们在婆家都可能跟着遭难。”
“所以,既然如此,还不如从开始就选范围内最好的。”
“我和小弟马上就要去书院了,到时候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同窗之中,帮兄姐找个家世更好,又或者自身有能力的。”
“我和小弟亲自掌眼的书院同窗,不比那些媒婆天花乱坠的强?”
媒婆的嘴,骗人的鬼。
看看姜谷雨身为县令公子,定第一次亲的时候,都被坑了。
顾烨实在不放心让媒婆帮三个兄姐找亲事。
“这……你们书院同窗,我们家配得上吗?”
顾父顾母很心动,但有些忐忑自卑。
虽然他们没什么文化,可也知道能进书院的学子,不是读书特别厉害的青年才俊,就是家世好富贵少爷。
而顾家就是个普通农户啊。
这的确是事实。
但问题是,他们家有两个并不普通的儿子。
顾烨安慰道。
“兄姐性格温婉,相貌也不错,还是认字的,有我和小弟给他们撑腰,又不是嫁给达官显贵,如何配不上?”
“当然,为了兄姐成亲后更加顺心,过些日子,我会帮兄姐找个大户人家的老嬷嬷,教他们学习管家,以及门户应酬的本事。”
“爹娘放心,我和小弟会努力的,以兄姐如今年纪,再耽搁一两年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日后给兄姐招婿,让他们留在家里,我和小弟养他们一辈子,也省了婆媳关系。”
原剧情中,顾小弟都能年纪轻轻,就从寒门子弟混成朝廷重臣,没道理现在有他指点帮忙,混得还不如原来吧。
顾父顾母不懂那么多,有些犹豫。
虽然他们对两个儿子很有信心,但世事难料,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大女儿三人的花期,不就耽误了吗?
两老也是心疼家里姑娘哥儿的。
见此。
顾小弟很有信心劝道,“爹娘放心吧,就算我不行,但四哥可是白鹿书院夫子们,亲口夸过有大才的,下次乡试,四哥必定一路高中到举人!”
“不行咱们就把四哥卖了,让他给县令爷做上门哥婿去。”
后面一句就是说笑调解气氛的。
顾家人闻言不由发笑。
顾母拍了把小儿子的脑袋教训,“臭小子,不许胡说。”
“娘,反正下次乡试,四哥肯定能直接考到举人去,四哥就是个天才,我相信四哥!”
顾小弟无比坚定,他可是知道四哥深浅的。
别说举人,他四哥状元都是轻轻松松拿!
顾烨:……
他想刀了叉烧弟弟。
然而,面对三个兄姐殷殷期盼的目光,他嘴角动了动,终究还是泄气,选择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