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是很现实的,以前家里重男轻女,是因为儿子才能养老,家里儿子多的,更是会偏重长子。
但其实,如果哪家生出来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儿,重男轻女?不存在的!这女儿送出去有权有势的人家当小妾,可是能带着一家人改换门庭的!谁敢动这女儿,长子嫡孙也要打死!
因为生存不得不“势力”的百姓们发现北疆男女都可以当官赚钱,并且北疆立法,女儿出嫁时,只要彩礼和嫁妆的差额不超过一定的比例或限额(确定不是卖女儿),女儿也必须参与赡养没有收入的父母之后,百姓们最看重的孩子往往变成了家里成绩最好的那个。
可以说,谁家有孩子能够考进中学,别管是男娃女娃,父母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灵的人也创办了补习班。
课堂是一样的课堂,老师也是一样的教导,学生们成绩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先天的智商差异,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学习习惯、和老师讲解方式是否适配等问题。
有些学生不习惯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换了另一个讲解地更加细碎的老师,可能成绩就有一个阶梯式的提升。
对于家里收入不错孩子数量也不多的家庭来说,给成绩差那么临门一脚就能考上中学的孩子上补习班,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而这些补习班为了出成绩,完全是军事化管理。
放学之后就接到补习班里,然后就是高强度的授课、做题,甚至有请老头子老太太一对四、一对六盯着学生学的,发呆两分钟都能被发现。
这种学习,是从放学持续到晚上子初(11点),第二天卯初(5点)就爬起来跑步背书。
经过这样加强补习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不少学生都考上了中学。
其实姚芹也知道这种补习班的存在,但是因为现在招生还不是比例制而是合格制,所以这些学生也没有挤压其他考生的名额,实在缺人的北疆便也没有为了教育公平而打击。
提起补习班,云破军的手下们终于端正了态度:能考的,回去还是赶紧考军队中学吧!不然那补习班比加班还惨啊!
端正了态度的手下们和云破军一起合力赶跑了狗子们,带着水果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也不知道我离开这几个月,姚芹能不能把北疆稳住啊!”云破军内心暗自嘀咕:“我可要快点赶回去了,不然北疆乱套的话,难道要靠我爹出山?”
云破军敢这么浪,其中未必没有一个原因就是知道亲爹还在,就是自己失踪,亲爹也能直接回北疆掌握住局面。
而此时被云破军视为考上的云居安搓着牙花,一脸纳闷地看着新收到的情报,一边焦虑地挠头一边和亲卫甲亲卫乙说着不方便和新招揽的幕僚说的话:“我这儿媳妇,是有点邪门在身上的,这丫头可真不好惹啊。”
“不是!”云居安不理解:“她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绕路啊!怎么遇山开山,遇水平水啊?!”
第258章
姚芹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把队伍带成了工程兵部队。
“这一定是先头部队领路的方式不对。”姚芹肯定地说道。
听了这话,随军的薄采其只觉得无语:“这难道不是因为你看到这些地盘都想着以后怎么把煤炭运回北疆,所以顺便做一下基础建设吗?”
姚芹依然坚持:“这就是领路的方式不对!我相信如果云破军领路,他肯定能找到一条又方便运输又不用耗费人力物力修缮的路的!”
云破军认路的神奇能力,大家都领教过了,薄采其也不敢说云破军就做不到,只是……:“这路就是地图上大家经常走的路,是你在北疆待久了,才看这路不对!”
什么路上都是坑?那么多人和车走,又都是土路,路上有坑不是很正常吗?
姚芹:我那是为了防止以后运输车被卡轮子!
什么明明只是几座山却需要绕路走两天?人家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走了,你仗着有炸药非要把山沟炸一个豁口修路,那不是你自己找事吗?
姚芹:我那是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
什么这种河蹚水过去不合理还是造一座能简单用的浮桥?那就是一个到成年人腰部的河沟!
姚芹:货物不适合泡水啊!不搭一座桥,每次路过这里要么绕路要么蹚水,多麻烦啊!
“或许你还记得,这都是别人的地盘,你搞得这么方便……”
“以后都是我的了。”姚芹肯定地说道:“我修路搭桥花了那么多钱,周围积善之家们怎么能没有眼色?肯定要孝敬我一些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