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带我们去外面逛逛好不好。”
“报告!我叫杨天福,大家都叫我大娃!阿妈说要照顾好你们,我可以为你们带路!”杨大娃里正站好,字正腔圆的回答道。
谈湘和傅京笙被这小家伙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了,看来杨胜利夫妻把孩子教育的很好,身上干干净净的,行为举止也都很有礼貌。
大娃在前面带路,两人跟在后面,谈湘注意到杨胜利家旁边的那两间房子都是空着的,门上挂着重重的铁索,这可真让人好奇。
“大娃,这两间屋子没有人住吗?这两家人都去哪里了呀。”
“这两间也是我们家的呀,爷奶去世后就没人住了,里面什么都没有了。”
大娃说着就低下了头,他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爷奶在里面玩的场景,那时他太小,只留下个很模糊的印象。
大娃昂首头,满脸自信地说道:
“阿爸说了,等以后赚了钱就把这两间屋子重新翻新一下,这样我们家就有三间屋子了,我们兄弟三人以后就能住在一起了!”
看着这连成一片的房屋,还有屋前不远处的洱海,谈湘脑子里冒出了个念头,或许,她的民宿计划,可以先从大理开始。
第77章 各奔南北
杨胜利家的位置谈湘是真的很满意,交通方便,视野绝佳,正面望过去是倒映着天空的洱海,旁边不远处还有个鱼骨滩,这个状似鱼骨的沙滩像一柄利剑直直的插入湖水里面。
拐过一个S弯道,眼前的景象又有了变化,宛如进入了漫画的世界,让人忍不住想躺倒在岸边的青草地上。
才村很大,大概有几十个枣儿沟这么大吧,走完一圈大概得两个多小时吧,谈湘和傅京笙也不急在一时,只先前后绕了一小圈。
村中的房屋风格大多和杨胜利家差不多,谈湘对这种白族建筑很感兴趣,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
村子后面有几千亩的土地,有耕地也有林地,这回儿地里的水稻都已经割完了,只剩下一茬茬的短桔梗还留在地里。
大娃这孩子乖的很,跟谈湘印象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皮小子完全不一样,你问他什么他都一五一十的跟你说,这孩子真的过于老实了,谈湘都担心他出去被人骗。
从大娃口中,谈湘和傅京笙对杨胜利如今的生活有了些了解。
和才村大多数原住民一样,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地,他们家有二十亩地,一年忙到头,饿不到也攒不下钱。
月前他们全家一起上阵忙了大半个月才把粮食都收进了谷仓里,个个晒得黑黢黢的,刚得了几天空闲,杨胜利就想着出去挣点钱补贴家里。
前几年大理被国家列为了对外开放地区,在政策的支持和宣传下,吸引了一些洋人过来游玩。
一开始就只有零星几个,这几年间渐渐多了一些,他们才村因着靠近大理古城和洱海,那些游客有时候也会走到他们村里来。
一开始村里人对这些外来人还比较排斥,后来时间长了也就见惯不惯了,有头脑的人家甚至开始跟这些人做起了生意,比如村里做客栈生意的那家。
不过来他们村住宿的人很少,那些洋人都被安排在了接待外宾的招待所,日常活动的范围也大多在古城里面,当地的人把古城中那些洋人经常出现的那条街叫做洋人街。
杨胜利和他爸都是是打鱼的一把好手,种地加上打鱼,他家里日子以前在村里算是不错的,要不然家里也不能盖起三座房屋。
杨胜利参军后不久他爸就生病去世了,他妈半年后也跟着走了,他自己在战场上少了一条手臂,再也撒不了网了,如今家里除了房子多,其他的都缺。
村里人有了点钱就想着盖房,这是几百年来的想法,如今家家户户房子都盖起来了,钱也用得差不多了,这时他们才明白,农村里的房子是最不值钱的,除了锁起来等着慢慢变旧,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走走停停,一晃眼都已经十点多了,谈湘走累了,额头上起了细密的汗珠。
傅京笙脱下外面的衬衫铺在了石头上喊谈湘坐下,两人坐在岸边的白石上面,闭着眼睛感受着从水面上吹过来的清风,发丝在风中打着卷儿,每个发尾都透露着自由的气息。
天空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是在照镜子一般,水里漂浮着白云,靠近岸边的水域长着一棵棵笔直的水杉树,水中她的倒影清晰如画,就像是揽镜自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