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怎么办?”青章指着晕倒的曹襄。
息禾淡淡道:“还有一炷香时间,想必他的随从也该醒了。”
报了仇,她神清气爽,感觉身子也轻了很多。
正月下旬,边关传来消息,卫青夜围右贤王营帐。
右贤王大惊,于是带着只带着一个爱宠与精锐骑马逃走。
卫青俘获五万多匈奴人以及帐下众多财物,大胜而归。
此事传回朝廷,刘彻大喜,令朝廷的使者带着大将军令前往朔方城,令卫青回朝受赏。
这事传到息禾的耳中,她有些感概。
卫青不仅仗打得好,哪怕得到刘彻的宠信也从不敢逾越,行事极为谨慎。他算是早年跟着刘彻的大臣中,极少数最后能善终的臣子。
这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对于息禾而言,卫青凯旋,那么卫府势必会变得十分的热闹,到时候只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
曹襄被她摆回了一道,生了一场病,一直在家里躺到了二月。他知晓是息禾报复,却苦于没有找到物证,只得将这恶果咽下,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行动。
二月的天已经转暖,积雪开始融化。
息禾却又再为另一件事情发愁。
她想将活字印刷术拿出来。
息禾将造纸术拿出来后,曾经便想过要将配套的活字印刷术一起拿出来。
活字印刷术需要制作单字的模具,文稿需要印刷时只需要挑出文稿上的字模按照顺序排列在字盘上进行涂墨印刷。印刷完毕后,字模可以脱模备用,下一次印刷其他文稿的时候还能够再次使用,以此节省印刷成本。
只不过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定然会潜移默化的冲击到世家大族的知识垄断,打破只能世家子弟或依附世家的奴隶才能读书识字的魔咒。
她要跟世家做对吗?
息禾并不是什么圣母,哪怕活字印刷术这这个时代出现,对百姓有诸多好处,可哪怕有一样是不利于她的,她都要好好考虑一番。
她坐在书房的门口,仰头看着天边的落日。
院子里的积雪已经融化,枯树长了新芽。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酉时。
霍去病从宫中回来,见息禾正坐在书房门口,愣怔的看着院子里的枯树,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为难事,皱着眉头,一双眼睛里溢满了纠结的情绪。
息禾见到霍去病,立马站了起来:“公子。”
霍去病走近她:“找我?”
息禾点点头,上前道:“公子,上次在宫中,我与那章小姐倒是认识了,便求着她借了一些医书,我抄录了好几日才抄录下来,手都疼了。”
霍去病进了书房,坐到矮桌前,知晓她话里有话,便道:“继续说。”
息禾道:“是这样的,我抄书抄得手疼,想着这样抄书太麻烦了,若是《道德经》《论语》这样字少的抄书也不费多长时间,可《汉律》如此多的文字,若是将其传到地方郡县,那要多少人抄多长的时间才能将其抄录好呢?我想能否有一样东西,不用人进行抄录,便能将文字拓印,节省抄录的时间。”
“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霍去病认可了息禾的看法,点点头,随即正色道,“说吧,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第53章
息禾坐在霍去病的身旁,将早已准备好的图纸打开平铺到桌上。
随即用砚台镇纸,以防被风吹跑。
息禾解释道,“大汉疆域辽阔,所属的郡县甚多,如今有了宣纸固然能让官员上任时将政令方便携带到地方,可是用手抄录朝廷的律法仍然是一件麻烦的事。”
说完,息禾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润润嗓子,继续道:“而活字印刷术是将字单个反刻在木头上,制成模具,再准备一个字盘,若想要将文稿内容进行印刷,便按照文稿的顺序将字模依次放入其中,在模具上刷墨便能将文稿的内容拓印在宣纸上。”
息禾接着说道:“而有了这活字印刷术,无论需要多少份律法,只需要将其拓印出来即可,同样的内容,一个时辰便能拓印几百张,十分的省事。”
霍去病沉吟:“你说得倒是不错。”
汉朝的政令有承秦制律法的《九章律》,管理货币的《钱律》,镇压农民暴动的《沈命法》,管理财政的《金布律》,维护农事的《田律》等等。
律法庞杂众多。
而且各项律法有时候会修正和更改,出现变动,政令便要重新下达地方。
由于《汉律》众多,官员抄录一份最少也需要一月的时间,因此官员抄录一份《汉律》便是一份冗长枯燥乏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