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刘彻皱眉:“她就说了这些?没有更详细些吗?”
他作为一国之主,越是对前线的情报了解得越多,才越能够节省军费开支。
面对帝王的疑问,霍去病摇头:“据她所说,这段历史对于她过于久远,记载甚少,对于战况,她也知之甚少。”
刘彻不由道:“倒是可惜了。”
这丫头给的情报,若是真的,价值巨大,值得好好讨论一番。
霍去病再次提及道:“陛下,如此,是否能将李将军留守朔方城?”
刘彻摆摆手:“李广是老将,在阵前对战的经验丰富。”
他指着漠北道:“大漠广阔,匈奴营帐又并非固定,即便排除漠南,大漠以北也是一片辽阔的土地,若是出现意外,必然要分兵寻找匈奴主力,这样才能减少在大漠滞留时间,保存实力。”
霍去病看着舆图,闻言点头:“陛下说得是。”
“既然必要分兵,那么各队都有可能遇到匈奴主力。”刘彻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如今朝廷能够对阵匈奴主力的将领不多,你是一个,还有你舅舅是一个,再有能担此重任的,便是李广。”
闻言,霍去病倒是没法反驳。
刘彻道:“此事,还需再议。”
而另一边,正被二人提及的息禾看了看天色,正在休整。明日一早,她将亲自带队将灾民迁往朔方。
至于关于漠北之战的细节,她倒是想将其细节都全部告知霍去病,只是有心无力。
特别是霍去病从代郡带兵出入大漠之后,便神龙见尾不见首,无论是他的行军路线,还是在何方撞见的匈奴右贤王,史书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即便后世讨论的行军路线,大多都是后人推测,做不得数,因此息禾不敢妄言。
她心中是认为历史不可改变,可万一呢。
若是因此坏事,她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她没有那么蠢。
时间一向过得很快,从春天到夏,便是眨眼的功夫。
经过多场朝会的商议,朝廷最终将出击匈奴的战略定了下来。
而如历史记载那般,卫青与霍去病各领兵五万,分东西两路,由定襄与代郡出兵。
无论是帝王还是朝臣,此次兴兵,都希望能一举击溃匈奴主力,扬大汉国威。因此,作为李广作为老将,依旧被帝王赋予了众望。
只是息禾说得那段话,刘彻的确听进了心里。
赵食其是卫青下属,曾多次跟随卫青在战场杀敌,以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对匈奴地形熟悉。刘彻又嘱托赵食其跟随李广,以防他在大漠迷路。
这一次,曾与息禾有过旧怨的曹襄作为后将军,也跟着卫青前往了定襄郡。
而刘彻向让霍去病对阵匈奴单于伊稚斜,从息禾口中得知伊稚斜主力位置,便让霍去病从定襄出发,让卫青由代郡出发。
正值五月,天气炎热。
朔方城。
这里最多的是黄土高原,草木稀疏,一望无际的荒凉。
朔方城纲刚打下来没几年,正需要人建设,因此山东迁徙来的灾民,很快就被官府接收,用来建设城池和修建防线。
息禾将最后一批灾民迁至朔方时,卫青与霍去病刚带兵出征匈奴。
关于战事,她是甚少过问的。
加上她这几月都在组织迁徙山东灾民之事,也没有时间关心其他的,便也没有过问太多。
直到汉朝出兵匈奴,霍去病便给她留了一封信。
只是,息禾看完信中的内容,脑子灵光一闪,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完蛋。”
信中说,朝廷抓到匈奴斥候,得知匈奴单于已经知道了大汉的作战计划,伊稚斜单于带着主力往东去了,消息传到朝堂之后,刘彻便更改计划,让霍去病从代郡出兵,让卫青从定襄出兵。
既然作战方略被匈奴知道,朝廷改了策略,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这就又对上了历史。
“女君,外面风沙大,赶紧进屋吧?”
说话的是姜辛,他与姜懋一起与息禾来到了朔方城。
闻言,她回神,她将布住自己的口鼻,眯眼:“跟守将说一声,去准备路引,我们去定襄。”
姜辛不解:“去定襄?”
息禾问:“对,去定襄。”
这一场打出大汉雄威的国战,去看一看吧。
朔方郡距离定襄隔着五原郡和云中郡,快马两日便能到。
息禾本应该在将灾民安顿之后便回长安述职,于是她写了折子让朔方城守将派人送去长安,禀明缘由,便拿着路引去了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