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上朝第一天,她就要用这个表情,树立新人设。
绿萝道:“女君,一切已经打点清楚。”
息禾点头:“出发吧。”
已是四更天,到了卯时初,她便到了宫门前。
下来后,息禾便看到百官陆陆续续的接受羽林禁卫的盘查,随后走进了未央宫。
她让绿萝在外面候着,朝着宫门走去。
这时,天光微亮。
早晨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在息禾的脸上、脖子间,发丝也随着风轻轻飞舞,有些凌乱。
羽林禁卫按照规矩检查,便将她放行。
息禾被帝王允许进入朝堂参政并被封为侍中的消息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已经传到了百官的耳中。
因此,她走上正殿的这一段路,就没少被人打量。
到了正殿,息禾见到了卫青、霍去病,与之打过招呼,便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刘彻上朝。
官场上的臣子都是老狐狸,只冷眼看着她,并未在帝王来上朝之前,对她有任何言语过激的行为。
他们也不是傻的,就算息禾不进入官场,那也是陛下亲自封的女君。
若是对她冷嘲热讽,落了下乘不说,还掉了档次。
因此,整个朝堂十分肃静。
到了卯时中,刘彻走到了上首。
百官跪下行礼:“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的声音悠悠的传了出来:“免礼,平身。”
百官:“谢陛下。”
息禾第一次上朝,心里有些紧张,好在动作却未曾出错,这让她松了一口气。
朝堂上开始有官员禀告需要商议的事情,却并非是什么要事,不到半个时辰,这些事情便处理完毕。
朝堂上陷入了沉默,众人知道,今日朝堂上的重头戏该上了。
息禾在朝堂上站了半个时辰,心里已经不紧张了,她低着头看自己的脚,神情自若。
百官相互看了几眼,一个官员走了出来,一脸严肃:“陛下,听闻您将平宁君封为侍中,允她参政,微臣认为,此举不妥。”
说话的是御史,负责监察朝廷,隶属于御史台。
刘彻声音从上面传来,低沉威严:“有何不妥?”
御史声音庄严,大声道:“回禀陛下,其一,大汉建朝以来,从未有过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这并不合乎礼法;其二,夫为妻纲,是为伦理纲常,若陛下允许女子涉政,开了这个口子,女子将不安于室,影响社会秩序;其三,前朝将影响后宫,若女子能够入朝为官,那公主岂不是亦能干政,而后宫干政,便会霍乱朝纲,动摇太子地位,引起朝堂动荡,让天下动乱……如此,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此话说完,便有人官员出列:“此话有理,微臣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微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朝堂中间站出来了许多大臣。
霍去病看了息禾一眼,见她脸上并未慌张,神情淡淡的,便没出声。
息禾面上不显,心道却这些人倒是会扎心。
这句话中,句句直指要害。。
其中写一点,卫青霍去病可都属于外戚,与太子刘据立场天然一致。
而息禾出身将军府,又是霍去病的未婚妻,亦是太子一脉,说她入朝为官会动摇太子地位,这简直就是就是挑拨是非。
第二点,这句话中的论据,便是当初董仲舒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
儒家极大的维护了统治者的地位以及男子的社会地位,而若是让息禾入朝为官,便是违背了三纲五常,与儒家思想相悖。
而刘彻相当看中帝王集权,因此这话说得亦是到了他的心坎。
这些士大夫,真是不能小瞧。
好在董仲舒如今是胶东王国相,并未出现在朝堂。
不然按照立场问题,董仲舒定然也是不乐意息禾入朝为官的,若是董仲舒反对,刘彻也不一定能保住她,毕竟这人门生遍布朝野。
息禾眨了眨眼,心里并不急。
随着一声声的“附议”落下,朝堂上变得十分的安静,不少人偷偷的将目光看向了事件的主人公。
刘彻的目光也落在息禾的身上,令他意外的是,之前在他面前看起来羸弱胆小的小丫头面对百官的讨伐,不仅很能沉得住气,而且竟然没被这些官员气势镇住。
他微微勾唇,倒是没有给他丢脸。
刘彻并不知道,息禾在他面前容易紧张,是因为他能轻易要她的命,而这些朝臣如今可不敢在帝王面前当场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