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山河(146)

苏绰骄傲地抬起下巴。

你知道,他说的“我们长安”,其实,也就是他们苏家。

他们苏家,虽然算不上土豪门阀,但也是妥妥的官宦世家,他苏绰的父祖,都做过州郡太守,官声很好,就算他们家,其实没有什么汉朝留下来的官员操典,也没关系,凭他们家的积淀,他苏绰,完全可以现编一本新的操典。

你决定,给他机会现编。

你问他,培训一个官员,哪个科目,应该排到优先?

优先的自然是道德。

你刚刚自己也说了,道德优先,会导致虚伪藏奸。你反问苏绰。

但是,你也不能不以道德为优先旗号啊。放心,也只是一个旗号,道德合格就行。我们要的官吏,不是圣人,而是能人。

然后,我们要重点培训,官员的实操技能,尤其是地方官员,重点要教会他们,怎样开发农业资源,怎样处理民间诉讼,怎样落实税收摊派。

掌握了这三样技能,就算是个合格的地方官。

你觉得,这很有道理啊,隔壁高欢,只晓得不断地在高层政治上折腾,从来没听说,东魏方面,有过什么新政策,深入落实到基层,去调动民间的潜能。

苏绰又说,等我们有了一支合格的地方官队伍,就可以全面落实我们的治理政策了。

那我们,该怎么治理呢?

我们西魏的经济实力,不比他们东魏。

我们能拿得出手,相对宽裕一点的地方,注意是宽裕,还不是富裕啊,只有关中,勉强降低标准,可以再算上个陇西。

但东魏呢,河南有洛阳、南阳一带、河北有相州邺城、冀州信都、定州中山一带、山东有徐州、济州、兖州、青州,山西又晋阳并晋州。

这些地方,个个堪称富裕。

东魏人口,保守估计,得有两千万。

西魏人口,满打满算,不到两百万。

人口,就是财源。

人口,就是兵力。

人口,就是古代中国,农业时代的经济条件下,根本性的经济指标,相当与工业时代的 GDP,相当于信息产业时代的流量。

所以,苏绰说,东魏人口多,所以基层管理,可以松散。

而我们人口少,所以,每个人力,都必须用到刀刃上。

等我们有了一支能力过硬的地方官队伍,我们就要让他们,带领全国老百姓,只要能操持农具,就都要下田种地,不能去干其他的,浪费人力!

关于这一点,你提出了疑问:老百姓能这么听话吗?这年月,要想过得好,做生意明显更见效,要想不饿死,进庙里当和尚,也不是什么坏事。

种地,恐怕是老百姓实在没办法,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强迫他们种地,肯定会闹出事端,到时候,还不是白白请了隔壁高欢看戏?

且不说别的,要大家都去种地,首先,咱们有那么多土地?

现有的耕地,肯定不够,但关中,乃至我们这个西魏版图,还有很多荒地。那就看我们到时候,能拿出什么样的政策,让大家乐意去开垦荒地,进而在务农的过程中,得到收益。

只要能见收益,百姓就会乐于种地,不需要我们强逼,就轮不到他高欢看戏。

那么,怎样让百姓乐于种地,这个问题,我另有韬略,在此暂时不提。总之,让百姓乐于种地,才能充实我们的经济实力。

有了经济实力,才有政治实力,才有军事实力,才有文化实力。

记住了,宇文丞相,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和高欢角力,而是要奠定一个万世太平之基。

万世太平!苏绰忽然的高屋建瓴,令你猛然觉醒。

你似乎明白了,你与高欢之间的角逐,不仅仅是两个乱世英雄的共舞,更是要把这个民族,未来的命运,就此定个清楚。

苏绰对你说,不要着急,要沉得住气,这一整套的改革,三年可望小成,十年可望大成,大成之后,就可奠定,今后百年的国家运程!

好!既然十年方可大成,那就尽早,从今天开始!

今天不行,今天不行。

苏绰说,明天吧,今天晚上,我写个章程。

好!明天早上上班,发给我看。

公元 541 年,西魏大统七年,东魏兴和三年,南梁大同七年,八月,你,时年三十四岁的西魏丞相宇文泰,向关陇大地,颁布了由苏绰起草的,作为改革方略纲领的六条诏书。

其一,先治心:

其中指出: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礼,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

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

上一篇:春风不度下一篇:孤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