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能把三分地管好,也算是给更大的三亩地出力了,不能强求人人都有登天的大志向。
——
陈霖回家路过陈明生家,进去找了陈光山,托他帮忙给自己的那一百亩地也装上两个喇叭,以后有事情来陈光山家里“喂喂喂”就可以了。
不是她夸张,猕猴桃枝条长高后要像葡萄一样搭棚,而火龙果长高了也有一米多,她怕以后哪个游客的孩子在地里乱跑和家里人走失出问题,一百亩地可不是开玩笑,大着呢。
“明生说你想在池塘上搭桥建凉亭?怎么想的,你和我说说。”
陈光山觉得陈霖眼光好,想法也靠谱,听她有新想法,那得赶紧了解看看。
“我就想想,要是太贵,咱建不起。等了解大概费用了,咱们再考虑要不要想吧。”没钱什么都不好说。
再把姚书记会来参加正式开业的消息一说,陈霖也就回家去了。
阿福能辨别出她的脚步声,她推开门进来时,它动都不动,懒洋洋地趴在廊下享受下午四点的阳光。这家伙,一年比一年懒,小时候还喜欢跟她出门在村里到处转,现在她喊它出门都不去了,像退休了的狗狗。
“阿婆?”
屋里静悄悄的,陈霖没看到人,转到后院,看到阿公正在摇椅里打瞌睡,手上还拿着把蒲扇,摇一下停一下,摇椅旁边点了蚊香。
阿公的脖子上挂了条绳子,绑的是一台黑色手机。这是她过年送他们的新年礼物,想着家里没安装电话,担心她有时候出门不好联系,干脆就给他们买了个能随身带着的手机。买一个肯定是不成的,阿公阿婆现在会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
例如看哪个台的电视都有得吵,但陈霖提出可以多买一个电视时他们又一致说不准浪费钱。以前稀松平常的小事现在都能成为引火索,但这俩人闹矛盾也好笑,像小孩子那样闹了矛盾,我就不和你说话,你和我说话我也不搭理。
陈霖一在家就常被拉出来当“判官”,但怎么判都是错的,甚至还可能还会被他们联合起来说她判得不对。每次都让她哭笑不得。
但她就享受这样的小烦恼,正如三公说的,就是日子过得好了才有心思吵吵闹闹。所以她不觉得烦甚至还挺自豪——看,她让没有自己亲生孩子的阿公阿婆的日子过得多好!
“霖霖回来了。”阿公睡得迷迷糊糊,侧头看到陈霖拿洒水壶给后院的西红柿洒水,慢慢清醒过来,摸摸怀里,摸到手机了才放松。
“你阿婆说今晚家里不做饭,她去张二家买回来。”
张二伯家的饭店还没开始正式营业,但周末也有人闻名而来他家里吃饭,他现在在家也做些熟食,村里人要买的得提前和他预定,陈霖家最近没少去张二伯家买饭菜回来吃,省了他们做饭的功夫。
毕竟都是自己村知根知底的人,他们也不用担心张二伯家的饭菜不干净。
陈霖托姑婆找保姆,至今还没有消息。阿公阿婆都不太乐意找保姆,怕陈霖担心他们,现在也不抗拒经常花钱去饭店买饭菜了。于是陈霖就每月给阿婆一千的伙食费。
爷孙俩坐凉亭发呆放空,但阿公一心二用,时不时地往她这边摇大蒲扇赶蚊子。家里外围种了不少驱蚊草,但蚊子是驱不完的。
后门出去不远处的垃圾堆被清掉后,家里的空气都变清新了。
直到傍晚快六点了阿婆才回来,拎着一个自制布包,见他们都在后院,晚饭就安排在后院凉亭下。
一份土豆红烧肉,一份辣子鸡,一份炒青菜,菜的分量不少,还有三盒饭。不得不说,张二伯的厨艺真的厉害。陈霖能吃到打嗝。
不用自己做饭就是好,连碗筷、灶台都不用清洗了,饭盒一收,扔进垃圾桶,明天陈霖出门顺手拿去村里的大垃圾桶一扔,干干净净。
“哦对了,你二伯他大舅没了,明天后天不能去地里干活,他下午找不到你让我和你说一声。”
“好。”陈霖揉着微微撑起的小肚子,和阿福一样懒洋洋的。
“明安打电话回来说今年过年回来,你四公今天去接电话发脾气呢,我说那小崽子,爱回不回,现在你四公家里,你五叔带了女朋友回来开店,你大哥明平也在家,家里不缺他那小家。”
阿婆说着说着,看了眼陈霖,又道:“你爸今天也打电话回来了,问村里种火龙果搞旅游的事情,他说他等明瑞放暑假就回来一趟。”
“他想回就回呗。”又没人拦着他不让回,陈霖眯着眼睛,突然想到另一件事,“陈明瑞现在是读大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