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住我的衣服,外面的路不好走,不扶好可能会摔倒。”孟骁低声提醒,过了会,他就感觉到身后的人小心翼翼的拉住了他腰侧的衣服,轻轻的勾了勾嘴角。
其实家里不缺什么,平时少些什么,阮橘只需要跟孟骁说一声,他很快就会托人弄回来,这次去集市,更多的只是转一转。
在家呆的久了,稍微人多一点都会觉得很热闹,集上一个个摊位,蘑菇木耳,还有新鲜捞上来的鱼,编的簸箕背篓,各种各样,种类繁多。
阮橘大多都没什么兴致,看了一眼直奔着供销社去了。
她想看看都有什么针线布料,若说一开始她只是不想闲着找点事做,等到衣服做的多了,她倒是真的觉出来了一些趣味,十分喜欢。
或许以后放开了她可以开个裁缝店?
阮橘想着。
果然供销社有一些她没有的布料还有线等,摸了摸兜,阮橘最近做衣服也有些收入,起码买这些是够了。
只是比起县里,这里的花样和材料还是少了些,所以迟疑了一会儿后,她只是买了点线就走了。
“给你。”孟骁在外面等着,看见她出来,把手里拿着的一串红艳艳的糖葫芦递给阮橘。
刚才经过的时候,阮橘看了好几眼,他特意去买了回来。
“给我的?”阮橘睁大眼,惊讶的问。
孟骁点头,表示确定。
“当然是给你的,不给你给谁?”他说的理所当然极了。
阮橘有些怔,小心翼翼的接了过来,笑着对孟骁说了句谢谢。
她有些出神,又想起了曾经的过往。
小时候,阮橘曾经见她那两个弟弟吃糖葫芦,那时候她也很想吃,但也只是想想,连多看一眼都不敢。
张翠会骂她,心情不好说不定还好随手给她两下。
后来长大了,她还是没吃过。
在阮家的时候吃不到,等嫁去宋家,宋家对她好,但她也不敢提,怕被说自己嘴馋。
直到现在——
阮橘低头尝了口,的确是传说中的酸酸甜甜,但是酸味更多一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
但她还是一口一口,十分珍惜的把糖葫芦吃完了。
孟骁就在一旁看着,本来高兴的心,莫名有些酸软。
“怎么没买布?他不喜欢阮橘露出这种表情,转而开口引开话题。来的路上两人聊天,阮橘说想买点布。
阮橘摇头,等咽下口中的东西,才回答说,“花样不多,我想去县里买。”
“那你在这儿等我会儿,我回去借个车,咱们去县里。”孟骁想了想之后说,从营地去县里要经过这个镇子,他骑车一来回,也就半个小时的功夫,戴上阮橘跑一趟划不来。
再说坐车也不舒服。
“现在?”阮橘微讶,没想到竟然说走就走。
孟骁点头,巡视一圈找了个地方,拉着阮橘走到一个卖菜的摊边。
阮橘顿时睁大眼,看向攥在自己手腕上的手,微微咬了咬唇。
欲言又止,最后到底没说话。
“孙婶,让我媳妇在你这儿待会儿,我一会儿来接她。”卖菜的是个看起来五十来岁的女人,他显然跟人家很熟悉,开口熟稔的道。
“诶,好,孟营长你忙去就好。”她利落的应声。
“橘,这是孙婶,你在这儿待会儿。”孟骁转而对阮橘说。
阮橘立即点了点头,说好。
孟骁很快就骑着车走了,阮橘坐在孙婶身边,看她收拾菜。
都是新鲜才摘下来的菜,整整齐齐的摆在摊上,还有鸡蛋,以及两只鸡。
“早就听说孟营长娶媳妇了,这还是头一次见呢,姑娘你叫什么?”
“孙婶,我叫阮橘,您叫我橘就好。”阮橘立即应声。
“橘,这名字真好听。”孙婶笑的开朗,嗓门也亮,跟阮橘说起了孟骁。
阮橘这才知道,之前闹天气的时候,孟骁他们都帮过着附近的村民,这个孙婶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孟骁带人帮了孙婶家大忙,之后没少来往。
“孟营长那可是个顶好的人,老婆子我见得人多了,没一个能比得上,跟着他,你以后肯定享福。”孙婶大肆跟阮橘夸赞孟骁,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阮橘听得耳热,抿着唇笑,心思随之飘飞片刻。
孟骁的确是个好人,也不知道以后谁能这么幸运嫁给他。
“婶子您说的对。”她附和。
“我瞧着你也是个好姑娘。”孙婶夸完,看着阮橘又补充了一句,“脾气好,长得也好,你跟孟营长一起,往后一定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