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近距离观察过后,她总觉得这个家住起来就像冰窖,又冷又空,换谁来都会郁郁而终吧。
胡婉笙把她带到靠窗户的一角。
这里算是他们家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了,摆着一张木质小圆桌,和不配套的两根凳子,一根是藤制带靠背的,一根是矮矮的木凳。
黎今颖乖乖坐在矮木凳上,没有靠背,她差点出于惯性向后栽倒。
胡婉笙把她扶正,交代道:“今颖,浚北现在还在学校念书,就像你的雅梅姐姐一样,大概要傍晚才会回来,所以今天暂时只有你和我。”
“嗯嗯”,黎今颖从鼻腔中挤出两个音节,她随意地低下头,正好看向放在自己身边的书堆。
他们家里堆了很多书,却连个装书的柜子都没有,只能堆叠在角落。
摆在最上面的书没有积灰,书页很厚,折角翻页初微微上翘,看样子是经常翻阅。
黎今颖晃了一眼,封面是蓝色的,很抓眼球。仔细一看,上面的书名文字是外语,她却下意识地在脑海中翻译了一遍。
——《亨利·格雷人体解剖术》
黎今颖的大脑放空了两秒。
她又看向放在这本解剖学著作下的其他东西,粗略瞄了几眼,除了教材以外,有不少还是编号的日志册,侧边标着像是基督教会的logo。
这是胡婉笙写的手术日志?
黎今颖顿时觉得自己挖到了宝藏。
她带着一身现代医学技术来到这个世界,但习惯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她每日的行程不再是查房上手术,部分记忆也逐渐在看夕阳、装小孩、回忆小说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里模糊。
哪怕她在医院工作时,每周也得留一段时间出来看文献看报告,反复记忆夯实她的基础,不断探索最前沿的技术,才算是真正对病人负责。
可是现在,穿书过来还没多久,她已然快要忘记她最后一次上肝移植手术时的病例详情了。
她很担忧,或许等到十年后,她连如何缝针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即便自己从现在开始能每天练习、回忆,总归抵不上系统化的历练。
如果没有这样的系统化的重复训练,黎今颖再怎么卷,也不敢打包票称自己不会忘。
毕竟,人的记忆是很残忍的。
眼下看来,她隔壁就住着一位接受过系统外科学习的教会手术护士,更别提这一大堆在这个时代千金难求的医学教材。
导师有了,教材也有了。
如果她真的无法回到现代,那像这样练个几年,在她这副身体成年后,说不定还能赶上高考恢复的直通车,再次回到医学院。
“……今颖?”
黎今颖那颗激动的心被这声温柔的呼唤拉回来,她愣了一下,没出声:“……”
胡婉笙注意到小女孩一直盯着教材看的表情,没有绕弯子,直接问:“今颖知道这是什么吗?”
她知道黎今颖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道的人,也清楚黎今颖极有可能因为高烧而导致大脑发育受损。
王医生认为,三日高烧导致脑炎的概率极大,卫生院其他医生也对黎今颖的智力发育持悲观态度。
不过,胡婉笙却不这么认为。
她蹲下来,刚好对上黎今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怎么看也不像是愚笨的孩子。
鬼使神差的,胡婉笙问出了一句会让旁人发笑的话:“今颖……想做医生吗?”
黎今颖一愣,随即毫不犹豫地点头。
——“想!”
第14章 暖手袋
清晨,黎今颖跟在肖蓉身后出门时,一阵嗖嗖冷风从楼道刮到走廊,惊得她打了个寒颤。
北方的冬天冷起来简直不是开玩笑的。
肖蓉挡在她身前,抬起头看了眼天,道:“要下雪了啊……今颖你快去隔壁婉笙阿姨那里,走廊上冷得很,会生病的。”
黎今颖乖巧点点头,轻车熟路转了个弯,还未走到隔壁家门口敲两下,胡婉笙就已经打开了门。
“今颖~”
“诶!”,黎今颖一抬脑袋,正巧对上胡婉笙那张宛如AI打印般的脸庞,自然而然嘴角上扬:“婉笙阿姨,早!”
一大早就看见赏心悦目的美人阿姨,她的笑意都快咧到脑后门儿去了。
秉持着现代人“既来之则安之”的穿越定律,黎今颖这半个月一点儿也没闲着。
她先是正式宣告了康复出院,拆下了身上的最后一块纱布,总算不用担心哪天会不会又感染细菌,突然就嘎了。
身体健康稳定下来后,黎今颖的大多数活动时间从医院转移到了隔壁。
肖蓉揉了揉黎今颖头上的碎刘海,交代道:“今颖,妈妈还是晚上回来接你哦!”
黎今颖控制住她身体中成熟的那部分思想,露出一个八岁孩童应该有的呲牙咧嘴表情,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