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幻海因为身正,心中也从没想过对顾晴不好的事儿。
他也知道林氏这么说是为了顾晴好,所以告诫自己。周幻海也能无奈笑笑,一一应着。
之后云舒跟云安他们这些朋友才上前跟周幻海说话,说得也都是些伤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再见又各自是什么情景的话。
然后说了几句多来信,那边船夫就说要开船了。
几人于是匆匆别过,从此周幻海便不在京都了。
※
平王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朝内稳定,整个国家的风气就容易变好。
然而宫内的问题已经解决,宫外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南方许多地区,在七月后的几个月内轮番起义。国内税收减去大半不说,今年多地洪涝,又要花钱赈灾。
虽然天灾多,然而起义的主要人物却都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各地一些掌握权力的官员。
许是想要效仿北边,只要打到京都,然后让天子下个诏书,如此一来他们也可以称霸一方了。
所以造反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来,周帝无法,只好派兵去镇压。
朝内这会儿依旧还是缺乏人才,周帝已经跟大家商量好,明年再开恩科,文武都要出些人才,所以武举也会办起来。
这日,在跟周帝开完会后,云舒借着举荐人才的名义,要跟周帝举荐顾云璟。
毕竟他的堂哥是真的有能力,这么两年来,一直待在南方,说实话确实有些屈才了。
太上皇不是明主,云舒觉得给他效命,还不如去乡下种地。
然而现在的新帝不同,他识人善用,给他当差是不会亏的,因此云舒向周帝推荐了顾云璟。
秦承业听云舒说顾云璟,便笑着说道:“这不是你之前那位很有才能的堂兄么?”
云舒说道:“皇上还记得哥哥,是哥哥的荣幸。”
周帝有些疲惫地笑了笑:“怎么不记得,我记得父皇还夸过他来着。他一个探花出身,年纪轻轻又有才有德,让他去区区一个南方小县城当官,实在可惜了。”
云舒一听周帝这么说,就知道哥哥回京都有望了。
“皇上谬赞了。”
接着只听周帝说道:“你那个哥哥是该回来,只是父皇刚去还没有多久,他又是被先皇贬谪过的人。顾云璟这人十分有才,做人却太过刚强。再南方受点儿难处也是应该的,也学学为人处世。等过了今年,朕再调他回来吧。”
云舒低头应是,然后就没有话说了。
他这会儿也不能强硬要求周帝马上就把人放回来,周帝这么说其实已经算是给了准话了,明年想必哥哥能回来的概率是很大的,云舒能够有周帝这么一句话其实就够了。
这日回家之后,云舒有些迫不及待地给顾云璟写信,告诉他周帝要将他召回的消息。
云舒想着,他这次也算是帮顾云璟做了一件好事儿。
最近云舒常跟堂哥信件往来,总能看到他借景抒情,虽然写了许多山水风光的诗句,然而总有苦闷的情绪在里面。
想必是他极其有才,却不受重用,所以心里难受。
写完信件后,云舒便在研究历史书籍,还有最近国家的情况。
就像是他之前说的,古代政治能够稳固,就是靠着一个礼乐不崩坏。
先帝那么一搞之后,那些以为自己有些能耐的官员,全部都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
如今是乱世初现的征兆,朝廷的威严已经削弱,唯一能够恢复尊严的办法,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夺回来。
除了南方各地战乱四起之外,更大的威胁其实是北方另外两大蠢蠢欲1动的藩镇。
北方原本有三大掌握兵权的藩镇,之前就是其中一个强势来袭。
当初周帝调兵的时候,曾经向那两个藩镇要求过让他们出兵,然而那两个地方的领导者却以自己也需要兵力护卫自己的城市,而没有办法出兵,给出了这样让人无语的接口。
如此看来,就能够很清楚,北方三个藩镇,没有一个是跟中央朝廷一心的,如今北方另外两地肯定也有意获得更多的土地。
只是他们肯定害怕在自己出兵面对朝廷的时候,自己的地会被另外两股势力侵吞,尤其是土地、人口、军力、经济,都最强的那一藩镇。
据云舒所知,最近他们另外两个藩镇,都在互相加强经济、农业的来往,说明他们即将要交好。
很可能要立个什么盟约之类,约定一方有难,另外一方无条件支援。
云舒猜测,只要他们能够完成盟约,必定也要试试看南下的。
转眼已经秋季,今年的冬天只怕又要不太平。
然而云舒对此只是有些紧张,心态并不如之前北方藩镇带兵南下那样的躺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