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后+番外(204)

汉中郡接连着内史郡,有些工坊都已经跨越到他们郡县去了,再加上来往便利,商贩走动快。

唯有巴蜀……

“阿父,这不是刚起步嘛,总要因地制宜,而且,其他郡县有的,我们也给了,不是吗?”那不是种出的高产粮食,第二代三代绝大多数往巴蜀地区去了吗?

像现在的造纸工艺,都过了三四年的时光,很多地方都有纸张售卖,这不是已经在各地建立起造纸厂了嘛。

秦始皇还打算将造纸工艺高价卖出,只要数量多了,价格就肯定打下来不少。

现在各地建造学堂,需要的用纸量就高了,那些商家可以选择薄利多销嘛。

带着这个心思的秦始皇,的确卖出去不少份儿,那得来的金钱,砸向了匈奴之地。

毕竟晒盐的工坊在起步,已经能看到挣钱的苗头,自然无需自己再砸钱了。

对越地的开发,也是为了接近南越之地,打探南越的情况,同时又传播秦话。

大秦很多地方,都是讲方言,这一点,秦始皇与赢今歌都能料想得到,推广秦话,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历时很长的过程。

在秦始皇与赢今歌源源不断的为匈奴之地砸钱开发,的确开始变得有人气有生气。

尤其是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这两地儿,适合种植与放牧,缺不了人。

而更往北的地方,较为贫瘠寒冷干旱了些,砸向这些地方的钱,就是一笔吞金兽,还得源源不断的那种。

从一开始划分了郡县的地图,安排了县令与郡守,再带了流民过去,聘请了不少曾经想要当工人却没被招上的黔首。

一开始使用是的聘请制度,比关中更为高的价格,养马,养牛,养羊,多数是前两种。

余发就是其中一个,想要进入工坊却屡次因为意外错过了,邻居家的日子红红火火了,自己还这么差劲。

他不甘心,带着媳妇儿就往北去,听说高达15枚秦半两一天,比咸阳的工人高出3枚秦半两一天。

那就是一斗粮食的距离,多干十天,自己就比咸阳的工人多一石的粮食!必须去!

跟媳妇儿两人一起干活,那就是30枚秦半两一天,怕什么匈奴,大秦都把他们给全歼灭了,还送去太原郡那边挖煤钻井去了。

来到后,确实比较寒冷,大家先是被雇佣起来,建造一排排的房屋作为员工宿舍!

粮食都是靠购买,也幸亏有工钱,说是前三个月日结。

紧接着,开始建造畜牧场的围栏,每天不是放羊(牛马)就是去割草回来喂他们。

后来,又开始修路,从他们这里到咸阳边境各郡,都忙碌得很,关键是钱多,有粮卖,能填饱肚子。

一座座的工坊和房屋被建造,三个月后,说是在这边落户的话,分田地,还分配读书的名额,奖励种植草药的苗儿和方法,能让他们养家糊口。

听说,收购的价格不错,余发就跟自家媳妇儿商量了一番, “媳妇儿,我觉得,在这里生活,也不是很差。”

“工钱高,孩子如果能读书的话,将来当个小管事儿,或者有那么聪慧进入了咸阳学宫,我们家就真的有盼头了。”

“我也觉得不错,我们大秦不是还有很多士兵在北方吗?有他们保护,我们怕什么?”

“匈奴这块地,地方大,分配的田地够多,就我俩,要是迟点儿,听说分完就没了!”余发还是挺心动的,唯一就是寒冷了些。

大秦的新产粮食土豆,听说开春后,先发给他们这边耕种,还有大秦犁……

这些,他们以前都没呢!

“听你的,咱们把孩儿接过来吧,总放在老家,指不定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

除他们外,其他人也心动,要知道房屋是分配的,落户了才属于他们。

又是分房屋又是分田地,还要教他们种植草药,大秦商队包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流民则兴奋多了,他们没田没地没房屋,就一二流子,甚至可以说是乞丐了,现在一来到,就分田地分房屋,必须落户!

等以后成了亲生了孩子,孩子去读书,还能当管事儿呢。

对未来的盼望,充满了希翼。

赢今歌也考量过匈奴之地能够做什么,种植粮食吧?那肯定干旱得很,土豆和小麦勉强能生长。

营生的话,种植草药就不错,沙棘(促进再生,护肤养肤,延缓衰老),麻黄(疏散风寒,发汗透疹,利水消肿),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止痛),黄芪(补气,解毒排脓,利尿消肿),肉苁蓉(益精血,补肾阳,通便润肠)②【草药和功效均引用于百度资料】

这些中草药特别有用,而且还比较适合在匈奴之地的环境生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