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天地异象便不能入凡人之眼。还有……时间!
“通天,扶苏。”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若嬴政成圣的异象出现在人间,心怀异心者自不敢妄动;若他们此时仍处在人间范围内,待得嬴政成圣,所耗费的时间也不足以凡人生乱。等他们腾出手来,完全可以暗中保证嬴政留下的后手逐一实现。
然而此时,他们却在天道的暗箱操作下,被昊天一起卷到了天庭。
天庭与人间时间流速的差距,会让他们原本从容的时间变得过分紧张。
通天与东华对视一眼,明白了他的意思。
青萍剑划出一道弧光,带着东华直往人间而去。
嬴政此时已到了成圣的关键时刻,既然昊天插手,那么身为圣人的通天才是护法的最佳选择。
至于不能直接出手干预且有鸿钧牵制的天道……东华手握青萍剑和东皇钟,未必不能应付。
人间,上郡。
嬴政最后命李斯发出的那道旨意终究还是没有传到扶苏耳中,天道不能直接插手,却可以无限放大人心中的欲望与负面情绪。
扶苏身为大秦长公子,在外多年,最终等来的,只有他父皇的死讯和一道让他自刎谢罪的诏书。
“朕巡行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扶苏知道,此时的自己应该冷静。蒙恬说得对,父皇一直未立太子,一夕之间传来父皇突然驾崩的消息,所谓的传位于十八公子,未必不是朝中有小人作祟,而这份诏书的真实性也显然有待考证。
然而,一种绝望内疚的情绪却充溢在他的心房,不断翻涌,让他根本无法用理智去思考。
无论如何,这样一封诏书能够出现在他面前,只能证明父皇确实已经不在人间。若非如此,何人胆敢违背父皇的圣意,挑衅始皇帝的权威?
而且他也知道,父皇的身体并不是骤然间出现问题的。他明明早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却除了顶撞父皇,惹得父皇生气外什么都做不了。
后来父皇一气之下把他丢到上郡来,他也确实如诏书上所说的那样,没能为父皇分担分毫。
“无尺寸之功”……又有哪里说错了呢?
若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肩负不起父皇的期望,父皇这些年又哪里用得着殚精竭虑至此?
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没有做到。
长剑已经握在手中,扶苏感受着剑柄熟悉的触感。这把剑也是父皇赐予他的,也曾被手把手教导过剑术。只可惜,文不成,武不就,及不上父皇之万一。
确实不孝。
第27章
东华刚到上郡,就意识到了自己来迟一步。
天道确实可以放大人们心中的情绪,让原本算得上是坚毅之人变得敏感多思,让顾虑重重之辈变得胆大妄为起来。
但这样的行事却不是天道的风格。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愧是昊天。
想必昊天也明白,在他们此局已走到这一步的情况下,阻止嬴政成圣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断绝秦朝统治以削弱新生圣人的根基,同时让嬴政与他们结怨,不站在他们这边甚至连中立的立场都不再保持,那么他们所算计的事,即使成功了,所能获得的益处也会被降到最低。
而要想达成这两个目的,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让扶苏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丰我衣食,止民漂泊。
纵使六国余孽尚在,想要推翻秦朝的统治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或许是对时间有了笃定的把握,虽然急切,但嬴政确实听进去了几分他当日的建议,并没有太过于高压地推行各种政策。
再加上借那日方士之乱,除掉了那群最擅纸上谈兵,动辄言及正统、暴秦,说话极具煽动力的文人。以战国以来民生之多艰,在经历过了这样一段算得上是衣食丰足的岁月以后,也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站出来煽动民众的情绪,去与他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生活作对的。
若秦朝的政权平稳过度,外有蒙恬,内有李斯、蒙毅,贤臣名将俱在,谁又敢轻撩老虎的胡须?
乱,只能自内起。
人心不足,有人希望可以攫取更大的权力,有人畏惧可能的跌落。当原本统一六国的共同心愿被实现后,那些压在这个愿望之下的其他东西就浮动了起来。
而要想实现这些,扶苏这个众望所归、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必须死。
自杀而亡者不入轮回,天道可以随时将之湮灭于天地间,这才是昊天想要达成的事实。
但是啊,天道所能掌控的,也不过是这一片天地而已……
东华开始庆幸通天将青萍剑借予了他。开天斧一分为三,有人说其一化作了他弟弟的东皇钟,但也有人认为是通天手中的青萍剑。无论事实如何,有这样的猜测在,都足以说明哪怕青萍剑不及开天斧劈开混沌的无匹锋锐,但也有着旁的灵宝难以望其项背的威能。只是破开此界,打开一个足以令一人之灵魂通过的通道,青萍剑当然可以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