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同人)开局给汉武帝直播晚年[历史直播](15)

作者:鱼筐提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朝堂上的贵族抱团一天存在,外戚制度就一天不能被废除。

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汉承秦制,而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

在汉武帝的时代,无论是帝王还是朝臣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刘彻隐隐知道自己应该提外戚以制前朝,但那是一种顶级政治家野兽般的直觉。他从未,或者说他的眼界不足以他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天幕一言,豁然开朗。

【后世,随着纸的发明,知识开始变得廉价,渐渐传入寻常百姓家。

当更多的人能够学到知识,当治世的政策渐渐变得成熟统一,更多的平民学子渴望着走入庙堂,为国效力。

于是,科举制就应运而生。

科举制,是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使得更多背景的人参与到朝堂上,冲淡了朝堂上贵族集团抱团的习气。较为公平的选拔方式保证了朝臣的质量。

虽然仍有党争、座师等类似“抱团”的行为时有出现,但是却给帝王提供了除提拔外戚外另一条可行的路。

更重要的是,当科举为官成为人们的共识,无能的外戚便难以进入帝国的统治中心了。

当然,科举制也不能完全解决外戚的问题,毕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帝王的情感。毕竟一日有帝王,就一日有外戚;一日有外戚,就一日有专权的可能。

但是,科举制毕竟减小了外戚在朝堂上的发言权,也给帝王提供了人才的更多可能。】

天幕在讲到这里时,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制纸的画面。

“张汤!司马谈!把纸的配方和制法记住了!”

刘彻顾不得帝王威仪,高声喊道。

他自然知道制纸、推广教育、改制有多难,有多少人会反对。也许站在这里,刚刚还要一起兴利大汉的同道者都会换一张脸,阻碍他政策的推行。

他自然知道这也许会花上很久很久,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也许就是他的一生,也许他这一生都看不到科举制在大汉推行,也许这一步步走的都得以百年计。

但是,谁说我刘彻只是好功好名,不能为大汉做一些起于微末的事了?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②。

有时候,人也得做一些愚公移山的事。

你说对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老夫子?

第9章

视频结束

【话说回来,巫蛊一事不过只是刘彻在晚年行事中的一件罢了。

自元封元年以后,刘彻在内政上并无建树,基本沉迷于功成之后的求仙问道之中;在对外御敌上,大宛之役后对外战略目标基本完成,然而由于大宛之役用人不当,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过昂贵,之后的战役也是连年不胜。

由于元封以后内政的混乱,武帝个人奢侈无度,战争的巨大损耗,加之自然灾害,社会问题急剧恶化。

“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无名数者四十万。”

天汉二年“泰山、琅邪群盗徐勃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诛”。

痛定思痛,汉武帝于征和四年颁布“轮台诏”:

“曩者,朕之不明……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

事实上,从颁布《轮台诏》之前,整个执政集团就已经有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转向,这不仅是帝国统治者的英明决策,而是疲惫的大汉帝国不得不进行的转变。

但是,《轮台诏》作为一个标志,从帝王的层次对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同时也展示了刘彻的帝王胸怀,在自矜功业的晚年也能说出“曩者,朕之不明”这样“罪己”的话。

《轮台诏》仅仅是一个有限的开始,远未到达高潮,更没有成为结束。

汉后元二年,刘彻驾崩,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再次看到自己的死讯,刘彻已经没有愤怒了。现在的他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去做,有太多太多的未来需要规划,生死大事,便不那么重要了。

年老怠政,不得不说他以前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大汉的皇帝还没有一个活到他那个年纪的,他想参考也没有参考的对象啊!

“老而不死……”刘彻不想再想下去了。

【武帝崩逝后,下一个变革者则是霍光。

“武帝疾,立皇子钩||||||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