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三个纨绔的嫡母/春山夫人(132)

作者有话说: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出自《论语》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3]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出自《孟子》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

[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出自《论语》

[6]何以观之哉——出自《论语》

第61章

◎春山夫人◎

檄文迅速传播, 这天下不乏有义气之人,当即响应,拍案而起。

“夫人所言极是。”

“岂可颠倒黑白改换日月, 寒此人心!”

“不知是哪位夫人?”

“正是那位创办书院,素有仁善之名的夫人。”

“将门虎女啊,如今几个孩子也是不凡, 大有作为。”

“……”

各地州府紧闭门户, 官府不敢正大光明投靠,更不敢提供援助,是以谢津如今仅有培养多年的五千兵马,他看着这檄文, 眸色变幻不断。

他废了这番功夫,调离嘉平将军, 本以为再攻取京城便如探囊取物,没想到常戎安藏了这许多年,表面平庸无奇, 实则深受信重。

“嘭——!”

他一掌拍于案上,底下端坐数人,皆是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如今天下大势如此,再无退路,谢津咬牙道:“遗诏呢?”

“禀殿下, 宫中探子已被斩杀,无法挟持六皇子妃。”

谢津:“可有派人搜寻诏书?”

“恕属下无能, 未能找到。”

谢津皱眉, 遗诏这样的东西, 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他又问及赵家几人:“将军府和赵家如何?”

“禀殿下,常家已调集城中兵马,正于京城备战,赵在泽封锁皇宫不出,六皇子妃把持中宫,赵在洹正率兵而来。”

“赵在凌呢?”

几人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回答。

谢津心下一紧,陡然想到些什么,喝道:“立刻派人沿路截杀赵在凌!务必赶在谢淮之前,不必生擒,格杀勿论。”

“是!”

当下便有一人匆匆而出,即刻点兵出营。

谢津握了握拳,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拿下京城。

“明日攻城。”

“是!”

瓦林堂。

“哐——”

“哐——”

“哐——”

无数沉重的木箱被抬出,一箱箱置于院中,院中堂主齐聚,齐恒巡视一圈,沉声道:“今而有难,非为私利,若为天下,当复出手。”

他端起杯盏,高高举起。

“诸位兄弟,还请助我!”

“嘭——”

“歃血为盟,不负此约!”

霎时杯盏齐碎,白瓷落地,木箱开匣,一把把兵刃呈现,寒芒乍现,人皆带刀,成群结队而出,接应齐雪竹和赵在凌。

齐雪竹一路带着赵在凌赶路,大刀虎虎生风,早已斩杀数个心怀叵测之人,她沉下眉眼,衣衫早已破败,赵在洹跟在她身后,两人皆是心弦紧绷。

“追——!”

身后数人骑着战马追来,更有箭矢追杀。

齐雪竹拉紧了赵在凌,大刀横扫,劈折箭杆,战马直冲而来,叛军手持长剑重重斩下,她横刀挡下,却见身畔更来一人,剑光雪亮。

“嘭——”

大刀展开,挡下齐斩而下的两柄长剑。

“杀——”

正在几人激战之时,忽有呐喊声传来,大队人马赶来,粗布短打,手持各式兵刃,一冲而过,她眼神亮起,喊道:“爹——!”

“瓦林兄弟,不负天地,不负兄弟!”

“哐哐——”

上百人围攻而来,将这叛军就地斩杀,战马气绝,叛军伏尸,齐恒带着浓重的煞气走来,一把拉起齐雪竹,他看向赵在凌:“有我等兄弟在,无论如何,定然护你周全。”

赵在凌看着这一群粗壮汉子,心下触动,他喉间微动:“这般义气,无以为报。”

“既为兄弟,不必相报。”

谢津已然兵临城下,又闻截杀赵在凌失败,他郁气更重,眼中戾气充斥:“再派两百人手。”

“是!”

常戎安立于城墙上,连番增援儋州,眼下禁卫军人手并不多,不过两千余,所备辎重亦不足,勉强撑过三五日。

赵渝一袭白衣,庄严而肃穆,她踏上城墙,立于战鼓前,长静手持长剑护卫于旁,斩落飞来的箭矢。

无论如何,要撑到谢淮和赵在洹归京,诛杀叛军。

她深吸一口气,而后重重擂响战鼓,高声道:“昭昭日月,朗朗乾坤,天地正道,不堕青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