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只说明他昭王仁善识大体,但皇帝怎么想,谁又能说清?贺文逸当日回去就黑了脸,坐在王府中,一时身上冷汗直冒,一时手指皇天骂娘。
“我当日就已劝阻过王爷,不要如此着急要了他的命,”季叔玄闻讯叹道,“如今事情半遮半掩,能不能盖过去,全凭皇上的意思。”
贺文逸垂着头,面如死灰般:“我已知错了,军师千万要救我!”
季叔玄沉着道:“幸好现在殃及的只是高将军,我说句不中听的,将军在朝堂上跋扈太过,恐怕已经是皇上的眼中刺,不如顺势而为。”
贺文逸犹豫一瞬,追问道:“如何顺势?”
见他不明白,季叔玄解释:“如今边境北夷时常来犯,却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十几年才有一次战事,虽说如此,却仍是陛下的心病。将军近在御前,此时断不会讨到好处,不如趁此请奏陛下,去北方边陲驻守,虽离京千里,但只要兵权还在手中,便无惧朝中风雨。”
以一时的让步换取安全,已是最划算的结局了,何况皇帝早有敲打高直的心思,何不就坡下驴,讨皇帝的欢心?
贺文逸听罢,面色几变,似是不愿意。
季叔玄又劝道:“陛下心中自然有杆秤,若将军此去能立下大功,那么收几万两银子,还有一个根本找不出罪证的罪名,又算得了什么?筹码本就是用来交换的,一直握在手中,即便价值千金的筹码,也有贱如泥的一日。”
贺文逸咬咬牙,站在屋内踱来踱去,如是考虑了半个多时辰,横下心点了点头。
不知贺文逸用什么法子劝动的高将军,第二天一早,高将军便奏本请罪,在金銮殿前受鞭笞二十,而后自请前往北方边陲,希望将功折罪。
至于沈綝,便只能委屈他了。
此案了结后,沈綝也被放了出来,此时同期中举的进士大多已经到各地为官,吏部斟酌再三,一纸调令,让他去宁县做县官。
宁县地处南方,虽然是个小富的自足之县,但丘陵遍布道路难行,南下入其中要翻越数座百丈高的山,且乡音晦涩无比,如此明显的排挤,沈綝一个北方人被扔在这样的地方,此去不知能否安然无恙。
沈綝背上行囊出发前,在驿亭之外会见了几个朋友,草草作别后,插上柳枝再次出发,又在官道上遇见两人,骑驴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停在他们身边。
沈綝拱手作揖,彬彬有礼道:“昭王殿下、师公子。”
伏霄笑着颔首,回礼道:“我们是来送你的。”
沈綝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
“你在殿试上的文章,我与阿和都看过,言之有物属实难得,要我看,不比状元差。”伏霄拍了拍他的肩膀。
沈綝说了句不敢当。
师无算拿出一封书信道:“宁县与我的老家只有一山之隔,有些习俗我有所了解,昨日已整理了一些出来,料想你用得上。今别后山高水长,南下道路难行,沈兄路上小心。”
沈綝接了,又说声谢,道:“路虽难走,只要心性坚忍,也不在话下。”
他抽着驴慢慢地走在前人留下的辙痕旁,伏霄看着这一幕,终是忍不住出声问道:“那人之死与你本无关系,你在殿试上冲撞天子,可想过最坏的后果?”
沈綝不曾回头,淡然的声音从风中飘来:“学生少时得恩人资助,方才熬过京师最冷的冬天,纵然他千般错处,对我而言亦是恩人,恩情不可不回报。”又顿住脚步,说道:“即便凶手不能落网,但恩人死因查明,也算慰他泉下亡魂。多谢殿下为学生牵线搭桥,此份恩情,学生亦不会忘。”
说话间,人已经走远。
伏霄利用沈綝促成这次的翻案,其实心里有愧,沈綝临行前,他先行去信宁县打通关窍,想来沈綝在那里做官能好受些。
师无算看着沈綝的背影,说道:“若他当真将宁县的路踏平,何愁我朝无贤相。”
伏霄沉吟良久,评价道:“只是太孤直了些。”
“未必不是他的道。”
伏霄调转马头,边走边叹道:“唉,还是你想得深些,没有阿和我可怎么办?”
师无算慢腾腾跟上,徐徐道:“这便是命,横竖你我要结在一条绳儿上,趁着还有日子,待我好些罢。”
伏霄笑嘻嘻道:“如此这般,今晚我昭王府上小灶开火,做些好酒菜,阿和公子赏不赏光?”
这日师存外出采风,走时已说过今夜不归,师无算想了想,应承下来,两人打马走到昭王府时,已经是黄昏。
王府厨房里的香气已然飘散出来,两只昏鸦从头顶飞过,呱呱叫着,盘旋一阵方才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