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的手术,也空前地多。
就在这个关头,刘太后病了。
张司九被陈深严抓着一起去给刘太后问诊。
这一次,刘太后的病却不是张司九能救的。
不管是从脉象看,从身体机能看,刘太后都已经走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这是生老病死的一环。
年迈带来的身体机能退化,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办法。
刘太后自己很坦然。
甚至她还笑着说道:“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年轻的官家到底是没忍住,红了眼眶。
官家最后让张司九最近一段时间就住在宫里,随时侍奉刘太后。
张司九没有办法拒绝,也没有资格拒绝。
她留在了宫里。给刘太后当私人医生。
而她和杨元鼎的婚事,也就照着预料中的先搁置了。
因为刘太后的病重,宫中氛围有些不佳。
后妃们每日过来探望侍奉,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了刘太后生气。
就连官家都每日要过来看两回。
都说官家和刘太后之间母子情深,张司九也觉得是——这个在皇室,的确是难得。
有时候,官家还陪着刘太后回忆从前。
每当这个时候,张司九就觉得看到的不是太后和皇帝,而是一对普通的母子。
时间久了,张司九就看出一点端倪来。
郭皇后和官家即便是在刘太后这里遇到了,也是客客气气,相敬如宾的。
张司九嗅到了一点夫妻不和睦的味道。
主要是,官家对郭皇后态度有些冷淡也没啥,偏偏官家对其他人都很温和。
对其他后妃也好,对宫人也好,又或者是对她也好,官家都是很温和的。
这就让郭皇后更加不满意了。
有一次,郭皇后甚至跟刘太后哭诉起来。也就是俗称告状。
刘太后无奈,当日便和官家说起此事:“毕竟是你的发妻。”
官家对此事显然也不想多谈,只会回应了三个字“知道了。”
张司九万万没想到,这把火还会烧到自己头上来。
起因很简单。
这日,探望过刘太后之后,官家将张司九喊到了外头来,问起刘太后的情况。
刘太后的情况其实就那样。谁都知道,就是熬日子。留是留不住的,就看什么时候走。
但官家却是不舍得的。
张司九斟酌着说了实话:“太后娘娘身体到了这个程度,每日都会疲惫不堪。虽然太后娘娘总说没有哪里病痛,但……到底不能和健康时候相比。”
所以比起强行留下,倒不如坦然一些,顺其自然。
官家沉默了。
看上有些难过。
张司九宽慰一句:“官家对太后很孝顺,太后说起,也很欣慰,这就很好了。接下来这段时间,官家也多陪陪太后就好。”
官家一声叹息:“我之前因为祭天的事情,还同太后有些怨言。我很后悔。”
张司九明白了。官家是有些自责。
毕竟那时候刘太后的情况看起来还挺好的。
所以,即便是朝堂上,对祭天的事情,也有些不同的意见,吵得很激烈。
旁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官家?
母子二人必定是爆发了争执和吵闹的。
但这些,并不会导致今日的事情发生。
第759章 真情
但是这种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官家却未必能想的明白。
所以,官家心中十分愧疚。
虽然他并不是刘太后亲生,但却从小被刘太后抚养长大,和亲生的孩子也并无区别。
刘太后虽然垂帘听政这么多年,也曾因为权利与官家起过矛盾,但……
这并不影响官家到了这个时候,只想得起来曾经的母子情深。
更何况,刘太后并未曾为了权利迫害过官家。这一点,便足以让官家永远都记得这一份母子情。
张司九想了想,这样说了句:“人这一辈子,就好比是灯油。油就是那么多,有的人烧得快,有的人烧得慢。”
“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谁也阻拦不了。”张司九笑笑,轻声叹息:“人不会因为吵一次两次架就生病。太后的心境很好,所以,只是油尽灯枯罢了。”
不关乎任何原因,就是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
官家久久没有言语,最后却红了眼眶:“太后还是为国事操心太多。”
张司九没接这句话,因为这件事情就不是她能够评论的事情。
反正,看着官家没有别的要问的,张司九就提出了告辞的话,并且还提醒官家记得保重自身。
张司九回去的时候,迎头遇到了郭皇后。
郭皇后深深地看了张司九一眼,露出个笑容来,就是那笑容一看吧,就不是什么高高兴兴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