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把刀(92)

作者:顾婉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回了家,张小山已经和杨氏一起把桌子收拾好了,碗筷都洗了。

忙碌一天,大家也是真的劳累,徐氏张罗张罗,就各自洗澡睡觉。

张司九洗漱完了,却并不着急睡觉。

而是拿出了小竹片,将上面的药材挨个儿复习一遍。

这些小竹片都是她自己劈的,每一片很薄,二指宽,大概两三毫米厚,干透之后就是米白色。

用细细的黑炭笔写字,就很合适。

唯一不好的是,特别容易磨花掉。

这让张司九不由自主的十分想念铅笔。

甚至忍不住的做了一只鸭毛笔——家里没养鹅,只好用鸭毛替代一下。

拔了鸭子翅膀上最硬的一根翎毛,将毛管给弄成中空,就可以沾着锅底灰水写东西了。虽然每次出的水简直多到泛滥,但是比黑炭又好用一点。

好在只需要写上关键词就行了。

不然张司九还真没法。

如今,张司九已经学了四十种草药,加起来足足的四十片竹片。

张司九每天都复习,早上一遍,中午一遍,晚上一遍,从来不间断。

背诵就得这样,经常复习,经常反复朗诵,把关键词记得牢牢地,才不会忘。

这是张司九学医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医学各种专业名词太多,一但背诵上出了问题,考试时候绝对变成大型撞头现场。

直到复习完了,张司九这才心满意足把竹片整整齐齐收起来,再上床睡觉。

再过一段时间,张司九打算弄点细绳子,把这些竹片全部穿起来,挂在房梁上!这样随时都能看,还不用担心收拾过程中,将字给弄花了!

在那之前,得先将认字过了明路。

第二天,杨元鼎一大早就来了,还带来了笔墨纸砚。

不过,张司九没用,直接拉他到了一个沙坑前——对,沙坑。连沙盘她都舍不得做,直接挖了个坑,然后去河边挖了点干净河沙。

然后随便折了一根竹条,就算是笔了。

这个沙坑,可以用来教学,可以用来练字。

杨元鼎还从未见过如此古老简陋的学习场所,呆愣了足足三秒钟,然后他就瞪圆了眼睛:“好家伙,只要思想不滑坡,果然办法总比困难多!”

然后围着那沙坑转了好几圈,饶有兴趣的样子,简直是让人无言。

最后,杨元鼎兴匆匆的说了句:“司九,你有没有见过广场上练字的老大爷?”

张司九瞬间想起来了。

那些大爷们,一个个字还写得不错。提着个扫把一样的笔,沾了点清水,就在地面上写字。

然后等自然干掉,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纯粹的节约和炫技!

杨元鼎摩挲下巴:“回头我也去整一个怎么样?”

张司九沉吟片刻,最后选择给他加油:“那你努力。要真成了,该节约多少钱!”

但是内心,她知道这个事情大概率不会成:地面足够大,是可以这么干,但是……那么大一块地面,怕是要不老少钱。

而且,也没办法人手一块地。

做出来了,也就是个打卡圣地……

不过,他那么热情勃发,张司九就不想给他泼凉水了。

杨元鼎展望完了未来,就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教学。

第69章 混合肥

张司九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是从百家姓开始认起字来。

杨元鼎尴尬的跟张司九道:“繁体字太多了,跟咱们学的很多都不一样。我最近也在恶补,就这个好学一点。”

张司九默然点头。

这一次,她对杨元鼎是感同身受的。

怎么说呢,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的区别,就像是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区别。

看着那些繁体字,张司九感觉自己脑袋都疼了。

将自己认识的字都跟张司九说了之后,杨元鼎就去教小松小柏了。

教他们就容易了,直接人,天,木开始教。

两个小萝卜头学得很认真。

就是照着葫芦画瓢的时候,小松还行,小柏就完全不行了。

不过,张司九半点不奇怪:三岁多的小萝卜头,学写字还早了点。反正就只能算是个凑数的。

杨元鼎也不着急,教了两遍后就和张司九去看修猪圈了。

不得不说,张司九发现他对修建好像格外感兴趣:大概这就是男孩子喜欢的东西吧?

杨元鼎津津有味看着,遇到感兴趣的,还要凑近看看,再问上几句。

张司九对建筑不感兴趣,她低头继续看书,艰难的辨认和熟悉每一个繁体字。

只不过看到了最后,她深深地理解了杨元鼎不想走科举路的心情:人家看卷子都能比他们快!怎么比?

鉴于人多的缘故,最粗壮的房梁放上去后,整个活儿一下就快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